2002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的各項決策部署,結合遵義實際,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和擴大開放,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主要經濟指標達到近幾年來的最好水平,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運行質量有所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計劃調控目標,鞏固了“十五”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格局。
一、綜合
全市經濟增長較快,經濟總量增加。初步統計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76.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增幅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6.11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00.94億元,增長14.0%;第三產業增加值88.99億元,增長11.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807元,比上年增長8.9%。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32.7:36.1:31.2變化為31.2:36.6:32.2。實現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格局的新變化。全市上下積極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戰略,中心城區集聚功能和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工作得到普遍重視。
市場物價總水平保持穩定。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分項目看,食品價格100.9%,其中糧食103.7%,油脂111.2%,鮮菜89.0%,肉禽及其制品103.7%;蛋類99.5%,水產品101.4%;煙酒及其用品類100.7%;衣著類99.8%;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96.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99.1%;交通和通訊98.9%;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97.5%;居住類98.9%。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繼續得到各方重視和加強。年末全市從業人員384.2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5萬人。國有及集體企業職工持續減少,私營個體從業人員有所增加。全市城鎮國有、集體、股份制、“三資”企業等單位年末在崗職工28.98萬人,比上年增加0.86萬人。全市上下多渠道擴大就業,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通過多種途徑使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是: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就業、再就業壓力加大;城鄉低收入居民增收困難,“三農”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經濟運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經濟活力不夠強,特別是部分國有企業經濟效益較差。
二、農林牧漁業
種植業結構有所調整,烤煙、油菜籽產量增加,糧食產量下降。全年糧食種植面積760970公頃,比上年調減14639公頃,加上遭受秋風等自然災害,糧食總產量280.07萬噸,比上年減產4.2萬噸,下降1.5%?緹煛⒂筒俗逊N植面積分別為63023公頃和134985公頃,分別增加4776公頃和8120公頃;總產量8.65萬噸和23.96萬噸,分別增長19.3%和5.6%。蔬菜種植面積達91475公頃,比上年增長4.6%。特色農業和高效經濟作物發展較快。優質小麥、“雙低”油菜、優質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其他主要農作物中,蠶繭總產量1691噸,增長1.1%;茶葉7243噸,與去年持平;水果80261噸,增長15.1%。
林業、牧業、漁業生產穩步發展。造林面積57547公頃,比上年增長61.4%。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42.9萬噸,其中豬牛羊肉40.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6.8%和6.0%;禽蛋總產量25715噸,增長11.0%;牛奶總產量4995噸,增長10.5%。全年水產品產量13412噸,增長6.6%。
農業產業化經營得到進一步重視,一批初具規模的龍頭企業得到較快發展。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4.5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3萬公頃。農業物質裝備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48.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9%。
農村經濟在改革中平穩發展。實施農村稅費改革,使農民負擔得到有效控制。農村土地流轉逐步走向規范。鄉鎮企業在改革中穩定發展,農村私營個體經濟和第三產業進一步發展。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在面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初步統計,2002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208.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8%。其中國有及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總產值141.33億元,增長8.9%。其中國有控股工業總產值101.44億元,下降3.0%。集體工業總產值4.96億元,下降12.3%。私營企業總產值15.38億元,增長28.5%;股份制工業總產值11.97億元,增長36.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工業總產值4.36億元,增長61.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總產值72.77億元,增長20.9%,重工業總產值68.56億元,下降0.1%。
工業結構調整取得進展。支柱產業的支撐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煙酒等傳統產業隨著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而獲得了新的發展。工業產品結構繼續優化。工業新產品產值3656萬元,比上年增長33.7%。主要工業產品多數保持增長。在列入統計的105種工業產品產量中,保持增長的有65種,下降的有40種。
工業經濟效益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全市國有及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26.08億元,比上年增長9.8%;產銷率89.3%,下降5.7個百分點。年末工業產成品庫存11.08億元,下降8.2%。實現利稅28.76億元,增長5.9%;實現利潤10.9億元,增長4.0%。虧損企業虧損面40.4%,比去年同期上升0.4個百分點。虧損額3.22億元,上升56.9%。
建筑業獲得較快發展。全年完成總產值23.68億元,比上年增長61.2%。實現利稅總額1.3億元,增長73.9%。全員勞動生產率3.7萬元/人,下降7.1%。全年施工單位工程個數1496個,增長4.7%;其中實行投標承包的829個,增長11.9%。建筑企業施工面積569萬平方米,增長42.3%;房屋竣工面積320萬平方米,增長58.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比上年增長28.0%。其中,國有經濟投資59.68億元,增長14.9%;集體經濟投資3.53億元,增長6.3%;其他各種經濟類型投資42.79億元,增長63.1%。基本建設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較快,分別完成33億元和14.45億元,增長44.6%和36.2%;更新改造投資28億元,增長11.8%。
投資結構繼續改善。進一步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民間資本的準入限制,拓寬投資領域,用好國家投資資金,加大投資力度。三次產業投資總額增長。第一產業投資0.58億元,比上年增長383.3%;第二產業投資31億元,增長29.2%;第三產業投資74.42億元,增長194.4%。繼續實施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公路建設、水利工程、能源建設和城市基礎等重要投資領域得到進一步加強。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固定資產投資成果顯著。全年50萬元以上投資建成投產項目773個,新增固定資產43.38億元。全年通過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新增主要生產能力和效益有:煤炭開采27萬噸/年,火力發電27萬千瓦,水泥50萬噸/年,新建公路87公里,改建公路557公里,新增中小學校學生席位89991個,新增醫院病床993張。
五、交通運輸郵電業和旅游業
交通運輸業保持較快發展。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8165公里,其中等級公路3271公里。全市公路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13.83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5.4%,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19.26億人公里,增長6.5%。
郵電通信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勢頭。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68.8億元(含郵政、電信、移動、聯通),比上年增長1.0%。年末電話用戶達535512戶,全市電話普及率為7.6戶/百人,其中城市電話普及率為35.4戶/百人。年末全市通電話村達2401個,占全部村數的48.3%,比上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農村電話普村率為2.7戶/百人。年末全市有移動電話用戶24.08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1%。
旅游業繼續發展。全年國內游客1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4%,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5億元,增長25%。入境海外游客710人次,外匯收入24.8萬美元。
六、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市場銷售逐步走旺。2002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增幅提高0.93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市零售額28.37億元,增長16.2%;農村(縣及縣以下)零售額39.18億元,增長11.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0.03億元,增長15.4%;餐飲業9.99億元,增長26.3%;其他行業17.53億元,增長3.7%。以住房、旅游、信息產品等為代表的新的消費熱點正在逐步形成。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全年實現商品銷售50.86億元,比上年增長2.1%;實現利潤總額2320.3萬元,增長19.4%;毛利率16.0%,下降1.24個百分點,費用率5.4%,下降0.07個百分點。
集市貿易市場穩定發展。2002年末全市各類市場520個。全年集貿市場交易額61.88億元,比上年增長29.9%。
對外貿易出現下降。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421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44.6%。其中進口926.6萬美元,下降66.5%,出口3286.8萬美元,下降32.1%。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進展。全年簽訂利用外資協議(合同)9個,實際利用外資1813萬美元。引進市外項目236個,引進市外資金23.35億元。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支增加。2002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304506萬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45361萬元,增長16.6%;地方財政支出完成337079億元,增長19.9%。
金融機構存貸余額增加。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45.9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9.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37.2億元,增長17.2%;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75.3億元,增長12.4%。
保險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2002年全市保險業務總收入46843萬元,比上年增長21.9%。其中財險保費收入17150萬元,增長14.6%。壽險保費收入28808萬元,增長34.9%。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2290萬元,其中財產保險賠付4230萬元,壽險賠付5086萬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2002年末,全市各類學校人數134.1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6萬人。其中高等學校在校生9459人,中等專業學校14442人,普通中學438374人,職業中學10895人,小學868054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99.1%。
科技研究開發取得進展。年末有縣以上政府研究與開發機構8個,從業人員206人,其中科技活動人員152人。經費支出4629萬元。年末有民營科技企業56戶,從業人員5010人,其中從事科技活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1114人,全年研究開發支出1403萬元。
科技隊伍進一步壯大。年末全市國有企事業單位有專業技術人員79012人,其中有中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12039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繼續發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業機構256個。其中公共圖書館13個,藏書86萬冊。博物館3個。年末全市有廣播電視臺2座,鄉鎮廣播站216個,廣播覆蓋率為69.3%。電視覆蓋率84.9%。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市擁有衛生機構357個,醫療床位9704張,衛生技術人員10477人,其中中西醫生4730人,護師、護士2845人。全市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299人,農村接生員1296人。
體育事業繼續發展。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全面發展,全年成功舉辦縣以上運動會127次,參加運動員15萬人。年末全市達到國家鍛煉標準人數55.75萬人。
十、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突出表現在遵義污水處理廠已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廢物綜合利用率38.87%,工業廢水達標率47.99%,城市污水處理率26.9%。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2個,面積21.74平方公里。全年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項目10個,完成限期治理投資額90萬元。
十一、人口與人民生活
根據市計生局統計,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5.7‰,死亡率為6.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2‰。根據全省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年末總人口為728.25萬人,比上年末凈增6.17萬人。
勞動就業工作取得成效。2002年末,全市從業人員384.26萬人,比上年增長0.3%。其中職工28.98萬人,增長3.1%。職工平均工資10075元,增長15.1%。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年末有各種職業介紹機構152家,職業培訓機構20家。
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2002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94元,實際增長10.0%。農民人均純收入1818元,實際增長3.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4635元,增長5.7%。農民人均生活費支出1223元,增長1.4%,城鎮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125臺,電冰箱99.6臺,洗衣機98.7臺,家用電腦12.7臺。每百戶農民家庭擁有電視機72臺,電風扇57臺,洗衣機28臺。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年末全市有社會福利院3個,床位171張。建立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2133處,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0個。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276人。
注釋:國內生產總值和有關產業產值指標絕對數為現價,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