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自然災害頻發的嚴峻形勢,州委、州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能快則快、加快發展”總基調,科學謀劃,真抓實干,積極應對和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努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全州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態勢。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初步核算,2014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56889萬元,同比增長12.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30718萬元,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2494147萬元,增長18.1%。其中工業增加值1773350萬元,增長17.3%,建筑業增加值720797萬元,增長20.4%;第三產業增加值2232024萬元,增長7.9%。
全州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4:39:37調整為23:41:36。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由上年的15502元提高到17169元,同比增長11.8%。非公經濟蓬勃發展,創造增加值3161342萬元,增長12.9%,占全州GDP的比重達51.3%,比去年上升0.3個百分點。
市場物價漸趨回落。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2.2%,比上年上漲2.2%。
二、農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408582萬元,增長6.1%。糧食產量穩步增加,大部分農產品產量保持不同程度增長。
畜牧業、漁業全面增長。全年畜牧業總產值969556萬元,增長7.3%。肉類總產量576747噸,增3.9%。其中:豬肉產量471235噸,增長3.3%。全年水產品總產量46417噸,增長20.3%。
大力實施“七彩云南文山保護行動”和“森林文山”建設計劃,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4.0萬畝,其中:用材林29.3萬畝,經濟林23.4萬畝,防護林1.3萬畝。各項生態工程穩步推進,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狠抓森林資源管護等造林綠化工作,遏制了生態的惡化,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全州森林覆蓋率達到50%。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全州機電排灌面積達196.5萬畝,下降3.4%。農業機械總動力230651萬瓦特,增長6.1%。德厚水庫可研通過水利部審查,新開工一批水源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那榔、平耶等在建工程積極推進,建成“五小水利”工程4.3萬件,解決23.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完成25萬畝中低產田改造任務。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773350萬元,增長17.3%,拉動全州GDP增長5.6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6.9%。
全年14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46471萬元,增長17.0%;利稅總額569374萬元,增長18.1%,其中利潤總額373009萬元,增長23.5%。
建筑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州建筑業增加值720797萬元,增20.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規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496596萬元,增長26.4%。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136316萬元,增長78.7%;工業投資749859萬元,下降16.4%;交通投資623838萬元,增101.1%;電力投資92644萬元,增長33.1%。
五、國內貿易
市場銷售穩定增長。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6299萬元,增長13.0%。分地區看,全年城鎮實現零售額1736996萬元,增長12.5%;鄉村899303萬元,增長13.8%。按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完成506668萬元,增長15.9%;商品零售完成2129631萬元,增長12.3%。分經濟類型看,公有經濟完成641957萬元,增長10.6%;非公有經濟完成1994342萬元,增長13.7%。
六、對外貿易
2014年,受后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外環境的影響,全州對外貿易有所下降,結構進一步調整。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0823萬美元,下降60.6%,其中進口3007萬美元,增長21.0%;出口7816萬美元,下降68.8%。
經濟社會技術合作繼續擴大。全年簽訂國內經濟合作項目316個,增長7.8%。累計實際到位資金268.7億元,增長29.5%。
七、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旅游業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云桂鐵路文山段以及平文、富那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推進,蒙文硯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全面完成縣鄉干道路面硬化任務,續建和新開工建設農村公路項目246個、3423公里,新解決111個建制村公路暢通和114個自然村通公路問題。年底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15503公里,比上年增長3.1%。全年貨運周轉量236325萬噸公里,增長11.8%。客運周轉量576430萬人公里,增長13.6%。
郵電通信平穩發展,服務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年郵電通信業務總量45954萬元,增長7.3%。移動、聯通及電信手機用戶共226.0萬戶。
旅游業健康發展。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達978.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4004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7%和22.9%。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加大財政稅收征收和稅源培植力度,財政實力不斷提升。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823616萬元,增長14.9%。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07004萬元,增長18.7%。其中稅收收入372277萬元,增長6.2%,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73.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72327萬元,增長11.1%。
金融存貸運行平穩。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7579967萬元,同比增長11.8%。其中:儲蓄存款余額4087358萬元,同比增長11.6%。各項貸款余額4735375萬元,同比增長15.7%。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194612萬元,同比增長23.9%。
社會保險事業進一步加強。全州保險業全年完成保費收入134738萬元,同比增長22.9%。其中:產險保費87390萬元,同比增長25.2%,壽險保費47348萬元,同比增長18.8%,農村大病參保人數318.9萬人,大病保險保費8613萬元。全行業保險保障金額達7989億元,賠付金額53679萬元,同比增長30.6%,有效發揮了保險業的社會保障和經濟補償作用。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衛生體育
科技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州專利申請309件,增長11.2%,發明專利擁有量77件,增長22.2%,高新技術企業投入科技研發經費2.2億元,增長26.2%,再創歷史新高。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州“無文盲鄉鎮”達90個,占全州鄉鎮總數的88.2%。全面落實“兩免一補”、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惠民政策,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全部享受生活補助,45.5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享受膳食補助。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97.8%、99.7%、98.7%、97.4%。全州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在校生13394人,專任教師581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5所,在校生9600人,專任教師511人;普通中學144所,在校生193438人,專任教師14076人;小學1409所,在校生326254人,專任教師2096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6%,初中毛入學率100.6%。
文化、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民族文化強州建設成效明顯,州博物館建成開館,廣南地母歷史文化旅游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坡芽歌書》走出國門,《品味文山》、《游遍文山》、《神奇文山》等文化名片展現亮點,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深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城鄉。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6.0%和97.3%。
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十二五”期間全州州縣市綜合醫院共創建(在建)省級和州級重點專科11個,其中省級在建重點專科4個(2014年新增3個),州級重點專科7個。完成22個鄉(鎮)衛生院和75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標準化率分別達到65%和61%。全面提高醫療籌資標準,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8%。年末全州衛生機構384個(含診所、衛生所及醫務室)、病床數13694張、衛生技術人員13295人。
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運動成績喜人。“七彩云南全民健身運動會”等活動繼續實施,2014年全州累計舉辦各種全民健身活動360余次,參與全民健身7-70周歲體育人口比例達31%,累計108萬人。積極承辦全國男子、女子青年籃球聯賽、云南省第五屆青少年體育舞蹈錦標賽(文山站)等各種體育賽事。參加云南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吹槍、射弩、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摔跤、武術、陀螺、蹴球8個競賽項目,共獲得13枚金牌,14枚銀牌,12枚銅牌,獎牌榜全省排列第3名,以395分的總成績排名總分榜第2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會保障和環境保護
人口適度增長。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359.3萬人,增長0.4%。其中:鄉村人口231.82萬人,占總人口64.5%。少數民族人口207.68萬人,占總人口57.8%。城鎮人口127.48萬人,人口城鎮化水平為35.5%。人口出生率為13.18‰,死亡率為6.5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60‰。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年全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2元,增長8.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8元,增長13.1%。
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68萬人,其中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29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61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全年農村勞動力累計外出務工32.0萬人次。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233.4萬人次。救災救濟工作全面加強。全年發放城鄉低保補助8.8億元、農村“五保戶”生活費2631萬元,臨時救助城鄉困難群眾1.5萬人次、救助資金906萬元。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新開工建設公租房8350套、建成3962套、改造農村危房15556戶。
投入各類扶貧開發資金31億元,完成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1219個,精準扶貧取得新成效,新解決8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注釋:1、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常住人口為省級反饋數據,其余指標均為年快報數,正式數據以《2014年文山州統計年鑒》為準;
3、水利、勞動就業、移動通信、文化、廣播電視、教育科技、衛生、民政、林業、扶貧等數據均來自各有關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