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統計局
2008年2月15日
2007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州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和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及州委第五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全州國民經濟在高位上穩健運行,呈現出經濟效益良好、增長速度較快、統籌和諧發展水平提高、民生不斷改善的新局面。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84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增幅創1998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5.9億元,增長8.0%,拉動生產總值增長2.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8億元,增長23.3%,拉動生產總值增長5.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3億元,增長11.5%,拉動生產總值增長5.0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19.7%,42.4%,37.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1.2:26.7:42.1調整為30.9:28.4:40.7。人均生產總值達7177元,比上年增長12.0%。
物價總水平: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6.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5.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6.5%。
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表1 單位:%
指 標 全 州 城 市 農 村
居民消費價格 6.7 7.8 6.2
食 品 16.8 21.4 14.9
其中:肉禽及其制品 35.5 42.6 32.7
煙酒及用品 0.2 -3.2 1.2
衣 著 -0.4 1.1 -1.1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2.1 3.0 1.8
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 -1.4 -9.8 2.6
交通和通信 2.1 2.3 1.9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0.2 -1.0 0.7
居 住 4.8 8.6 3.4
勞動就業規模擴大。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66.1萬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增長3.4%。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46.91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4.99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4.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全年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4.2萬人。
二、農業
農業種植結構進一步調優。預計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7.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0%。糧食播種面積145.5萬畝,比上年增長5.0%;油料面積12.93萬畝,下降18.1%;甘蔗種植面積96.7萬畝,增長20.4%;年末實有茶園面積27.2萬畝,增長40.7%,蔬菜種植面積15.5萬畝,增長9.0%。
全年糧食總產量42.6萬噸,比上年增長4.0%,油料產量9009噸,下降30.8%;甘蔗產量478.2萬噸,增長13.2%,茶葉產量11880噸,增長34.0%,蔬菜產量11.39萬噸,增長8.2%;水果產量12.71萬噸,增長7.9%。
2007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表2
產品名稱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425944噸 4.0
其中:稻谷 276594噸 0.7
小麥 16466噸 -11.5
玉米 100338噸 13.2
大豆 2673噸 -1.0
油料 9009噸 -30.8
其中:油菜籽 8351噸 -32.6
甘蔗 478.2萬噸 13.2
茶葉 11880噸 34.0
水果 127136噸 7.9
蔬菜 113929噸 8.2
橡膠 6146噸 -1.0
煙葉 867噸 1.6倍
咖啡 6505噸 40.8
麻竹 9143噸 29.0
澳州堅果 512噸 11.5倍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畜牧業、漁業生產發展較快。全年出欄肉豬474934頭,比上年增長10.6%;肉牛45183頭,增長28.4%。全年肉類總產量55888噸,比上年增長11.9%。
2007年主要牲畜產品產量
表3
產品名稱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豬牛羊肉產量 49717噸 10.7
其中:豬肉 43701噸 8.6
牛奶產量 2271噸 43.3
禽蛋產量 2712噸 37.7
肉豬出欄數 474934頭 10.6
豬年末存欄數 572596頭 -4.0
大牲畜年末存欄數 200936頭 1.0
羊年末存欄數 66705只 -18.2
水產品產量 16864噸 17.1
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州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3563萬瓦特,比上年增長6.0%;農用排灌動力機械341.1萬瓦特。擁有農用大中型拖拉機1890臺,比上年增長19.2%;農用小型拖拉機37091臺,增長4.0%;農用運輸車1275輛,增長8.7%;聯合收割機914臺,增長33.4%;磨面機2127臺,增長3.9%;機動脫粒機1666臺,碾米機6575臺。全年機耕耙面積138.7萬畝,其中:機耙面積68.4萬畝。機收面積41.2萬畝。全年有效灌溉面積89.63萬畝,比上年增加0.5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75.74萬畝,比上年增加5.31萬畝。全年農村用電3834萬千瓦小時,增長5.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在制糖、電力、建材、電冶等骨干行業的強勁推動下,全州工業生產實現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1.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0.1%,增速比上年加快14.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8.4億元,增長35.9%;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產值13.0億元,增長14.7%。輕工業完成產值22.1億元,增長37.0%;重工業完成產值29.3億元,增長24.4%。制糖業完成產值16.7億元,增長43.3%,拉動全部工業增長13.9個百分點。非糖工業完成產值34.7億元,增長23.8%,拉動全部工業增長16.2個百分點。
2007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表4
產品名稱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食糖 518081噸 43.3
酒精 43226千升 44.6
原煤 25760噸 -3.7
發電量 311790萬千瓦小時 55.1
精制茶 3848噸 32.6
機制紙及紙板 4868噸 -17.1
水泥 1095216噸 48.7
配混合飼料 724噸 -18.1
塑料制品 1768噸 9.5
鋁 12854噸 25.4
工業硅 53354噸 40.0
工業經濟效益提高。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戶,虧損20戶,虧損面31.3%,比上年同期縮小1.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5.5億元,同比增長10.7%;實現利稅8.4億元,同比增長16.1%。
全州建筑業穩步發展,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2007年全州建筑業完成增加值5.2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全州具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61億元,比上年增長19.0%;建筑業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6.2萬平方米,增長 17.3%;竣工面積23.2萬平方米,增長6.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9.6億元,比上年增長44.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7億元,增長40.4%。農村投資(含農村私人)完成3.2億元,增長63.1%。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7.7億元,增長65.4%。
重點行業和重大項目投資帶動作用明顯。電力生產與供應業完成投資24.77億元,增長29.8%;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2.13億元,增長98.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5.08億元,增長98.6%。
新開工項目多,規模大。2007年全州施工項目730個,比上年增加322個,增長78.9%;計劃投資總額超過億元的項目有36個,增加3個;當年新開工項目527個,增加272個,增長1.1倍。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0.8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縣及縣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21.2億元,增長23.6%;縣以下消費品零售總額9.6億元,增長16.2%。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4.1億元,增長22.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4億元,增長25.3%,其他行業零售額2.3億元,增長4.2%。
對外貿易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5590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1.2%。其中出口43463萬美元,增長29.7%,進口12439萬美元,增長36.7%。引進外資取得進展。全年直接引進外資項目5項,實際到位資金5009萬美元。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全年擁有民用車輛26.5萬輛,比上年增長30.0%,其中:民用汽車4.2萬輛,增長14.1%。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2058萬噸,比上年增長15.0%;完成客運量1426萬人,增長49.5%。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154350萬噸公里,增長15.0%,旅客周轉量114080萬人公里,增長31.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郵電通信業平穩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為5.59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郵政業務收入為0.33億元,增長3.4%,電信業務收入5.26億元,增長8.7%。年末用戶交換機總容量39.1萬門;擁有固定電話16.71萬戶,比上年增長5.2%;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到52.87萬戶,增長36.9%;互聯網用戶達到3.01萬戶,增長23.5%。
旅游業蓬勃發展。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34.43萬人,比上年增長11.6%,其中:海外游客6.24萬人,增長13.2%,國內游客328.19萬人,增長11.6%;實現旅游業總收入30.85億元,增長10.7%。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州工業、貿易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為財政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財稅部門加強收入征管,積極挖掘增收潛力,加大非稅收入征管力度,使全州財政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全年財政總收入完成13.0億元,比上年增長42.6%,一般預算收入7.9億元,增長47.2%。其中,增值稅1.19億元,增長27.9%,企業所得稅0.15億元,增長1.1倍;營業稅2.11億元,增長32.4%。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8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29億元,增長28.3%;教育支出4.45億元,增長10.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61億元,增長16.6%。
金融信貸運行良好。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41.4億元,比年初增長11.0%。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9.6億元,比年初增長5.0%;金融機構貸款余額94.4億元,比年初增長28.9%。從貸款期限看,短期貸款34.0億元,比年初增長27.1%,其中工業貸款4.32億元,增長45.9%,農業貸款8.53億元,增長37.7%;中長期貸款60.4億元,比年初增長29.9%,其中基本建設貸款14.6億元,增長83.8%。
保險業穩步發展。全年各種保費收入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0億元,增長19.7%;人壽險保費收入1.7億元,增長7.7%。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年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取得成效。全年幼兒園招生20507人,在校生25464人;小學招生18958人,在校生110917人,小學升學率97.6%;學齡兒童入學率97.8%;普通中學招生20843人,在校生60323人;職業高中招生2908人,在校生5639人;德宏師專在校生3955人。全年掃除青壯年文盲490人。
科技發展取得新成果。2007年全州實施國家、省、州級科技項目67項,投入資金1205萬元。獲省、州科技獎35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26項,目前有的項目已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年末,全州有藝術表演團體5個,藝術研究所1個,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7個,50個鄉鎮實現了鄉鄉有文化站。有廣播電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3.0%;電視臺1座,有線電視用戶7.42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93.2%;全年出版各類報紙266.3萬份,各類書籍81種,共16.2萬冊。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年末有衛生機構93個;病床3701張,其中:醫院2559張,衛生院955張。衛生技術人員3196人,其中:執業醫師1149人,助理醫師237人,注冊護士1162人。全年診療187.2萬人次,其中:急診24.8萬人次,門診159.5萬人次,入院8.8萬人次,出院8.7萬人次。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全年舉辦各類形式的體育運動活動25次,參加省級以上運動會5次,獲得金牌25枚,銀牌30枚,銅牌25枚。
十、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發展加快。全年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28個,完成投資1965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4.4%;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74.1%。
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1.7萬畝,比上年增長53.6%。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0萬畝。全州森林覆蓋率達到62.79%。自然保護區有3個,保護區面積達46.93萬畝。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00人,比上年下降37.5%。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1.2人,下降48.3%;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20人,比上年下降16.7%。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72起,造成80人死亡、5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6.7萬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適度增長。 2007年全州人口出生率為13.6‰,死亡率為5.9‰,自然增長率為7.7‰,比上年下降0.27個千分點。年末全州總人口117.7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93萬人,農村人口81.79萬人。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58.58萬人,其中傣族35.34萬人,景頗族13.54萬人,傈僳族2.98萬人,阿昌族2.99萬人,德昂族1.39萬人。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年末,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5元,比上年增長14.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46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7.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092元,增長17.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78元,增長19.7%。城鎮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積32.9平方米,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2.7平方米,增長3.0%。年末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轎車4.3輛,摩托車101.9輛,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摩托車43.1輛。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7647元,比上年增長3.8%。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州參加養老保險人數39314人,失業保險44246人,醫療保險95270人。全州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14578戶,34857人,全年共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費3688萬元,比上年增長32.8%。
注:本公報生產總值為初步核算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預計數,其他指標均為年快報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