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藏族自治州統計局
2004年2月27日
二00三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七屆四次全會、省政府迪慶現場辦公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州“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的社會經濟發展思路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繼續抓住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擴大內需等重大機遇,萬眾一心,奮力拼搏,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真抓實干,全面落實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等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利因素和困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步伐,加快培育和發展旅游業、水電業、生物業、畜牧業四大支柱產業的步伐,促進了全州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扶貧攻堅取得新成效;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整體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城鄉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州繼續保持了經濟快速發展、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大好局面。
一、綜 合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據統計,全州完成生產總值(GDP)13677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00%。增幅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1913萬元,增長7.00%,對GDP增量的貢獻率為13.05%,對全州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為2.4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6674萬元,增長21.00%,對GDP增量的貢獻率為29.84%,對全州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為5.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23921萬元,增長26.30%,對全州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為4.2個百分點;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2753萬元,增長12.00%,對全州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為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58187萬元,增長25.24%,對GDP增量的貢獻率為57.11%,對全州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為10.2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例,由上年的 32.70:26.59:40.71調整為30.65:26.81:42.54。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880元,比上年增長14.29%。
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全州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增加值為41416萬元, 比上年增長37.9%,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0.3%。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是:經濟結構布局仍不夠合理,經濟基礎薄弱,農業防災抗災能力弱,農民增收困難,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城市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二、農 業
農業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州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77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 比上年增長7.15%。其中,農業產值29464萬元,增長4.68%;林業產值7336萬元, 增長6.36%;牧業產值15964萬元,增長4.22%;漁業產值407萬元,增長126.55%。
農作物生產由于受退耕還林(草)及調整種植結構影響,糧食作物減產,主要經濟作物增產。
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二00三年 比上年增減(±%)
糧食 127630噸 -0.50
其中:稻谷 13904噸 17.48
玉米 51954噸 -2.42
小麥 27395噸 -6.25
其他谷物 17739噸 -1.02
豆類 7436噸 -2.36
薯類 9078噸 9.27
油料 12381百公斤 13.13
其中:油菜籽 9603百公斤 6.84
藥材 8139百公斤 94.99
蔬菜瓜果類 148162百公斤 -20.83
繼續積極實施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造林綠化與林業生產取得較好成績。
綠化造林及主要林產品產量如下:
二00三年 比上年增減(±%)
綠化造林面積 15.22萬畝 108.78
封山育林面積 10.5萬畝 32.74
義務植樹 100.19萬株 -2.00
核桃 65317百公斤 -8.00
板栗 1858百公斤 -30.93
花椒 1923百公斤 43.61
生漆 132百公斤 41.9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村社木材 55571立方米 -1.82
水果 56250百公斤 19.54
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州肉類總產量、禽蛋產量均得到增長。
主要畜產品產量及牲畜存欄頭數如下:
二00三年 比上年增減(±%)
肉類總產量 14722噸 6.14
其中:豬牛羊肉產量 13732噸 4.47
家禽肉產量 610噸 19.37
家禽蛋產量 574噸 12.77
奶類產量 12409噸 -3.90
大小牲畜出欄數 272473頭 8.03
其中:大牲畜出欄數 26595頭 19.15
肉豬出欄數 192225頭 6.84
羊出欄數 53653只 1.28
大牲畜年末存欄數 285342頭 1.70
生豬年末存欄數 349114頭 -0.69
羊年末存欄數 224774只 1.28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農田水利建設得到繼續加強,農業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投入3077萬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5100公頃。年末全州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5435萬瓦特,比上年增長18.47%,大中小型拖拉機達8502臺,比上年增加2905臺。
鄉鎮企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州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99809萬元,比上年增長45.06%;鄉鎮企業總產值100363萬元,增長46.79%。
三 、工 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州工業總產值完成5345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8.22%。其中全部獨立核算國有企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獨立核算企業產值36179萬元,增長39.74%;500 萬元以下非國有工業企業產值17271萬元,增長8.01%。
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輕工業產值24589萬元,增長16.57%;重工業產值28861萬元,增長40.09%。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工業產值完成8412萬元,增長3.20%; 集體經濟工業產值完成3677萬元,下降3.67%;股份合作經濟工業產值完成1983萬元,增長89倍;有限責任公司工業產值完成5267萬元,增長40.42%;股份有限公司工業產值完成17895萬元,增長23.85%;私營企業工業產值完成9166萬元,增長39.72%;個體工業產值完成4196萬元,下降11.68%;其它工業產值完成2823萬元,增長11倍 。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二00三年 比上年增減(±%)
發電量 69807萬千瓦小時 7.63
水泥 14100噸 -52.84
鐵合金 4870噸 20.63
磚瓦 1316萬塊 29.27
飲料酒 5185噸 20.30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州全部獨立核算國有企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 萬元以上非國有獨立核算企業18戶,其中虧損企業5戶,虧損面27.78%,比上年下降18.3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72萬元,下降82.22%;實現利稅總額5171萬元,增長91.59%;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為2646萬元,比上年增長1.7倍。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州繼續抓住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努力實施好一批交通、旅游、通信、農林水電、市政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不斷改善全州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全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131410萬元,比上年增長16.96%。 其中國有經濟投資106229萬元,增長2.27%;集體經濟投資286萬元,增長28.83%;城鄉私人投資7604萬元,增長25.29%;其他經濟投資17291萬元, 增長6.95倍。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107385萬元,增長13.87%;更新改造投資6655萬元,增長154.49%;其他投資9480萬元,增長3.91% 。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香維通縣油路本年完成投資4770萬元,中松二級公路完成投資22191萬元,德維通縣油路完成投資3000萬元,州移動公司大樓、機站、宿舍完成投資3000萬元,州水電局農村飲水工程、水保、小農水工程完成投資1481萬元,天界神川大酒店完成投資6975萬元,州電力公司輸變電工程完成投資1500萬元,農業綜合開發完成投資1142萬元,退耕還林還草完成投資3694萬元,青稞基地建設500萬元,青稞良種繁育體系建設760萬元,香格里拉東環線完成投資1633萬元,建塘鎮居民小區建設完成投資1111萬元,維西拖蘭公路完成投資4150萬元,維西拉嘎洛電廠完成投資1980萬元,維西妥洛電廠完成投資1390萬元,維西扶貧開發項目完成投資1752萬元,維西新建念撒街完成投資900萬元。德欽梅里雪山生態旅游建設完成投資691萬元,葡萄種植基地完成投資730萬元,奔子欄集鎮建設完成投資646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由于受“非典”疫情影響,周轉量下降。全州年末公路通車里程355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3108公里,占公路里程的87.40%。年末全州擁有民用汽車26465輛,比上年增長8.87%,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21021輛,增長5.44%, 占全州汽車擁有量的79.43%。全州旅客運輸量達261萬人,比上年增長1.95%; 旅客周轉量36229萬人公里,下降28.20%;其中,民航旅客運輸量7萬人,下降46.15%,民航旅客周轉量3368萬人公里,下降73.01%。全州貨物運輸量225萬噸,增長9.76%;貨物周轉量50742萬噸公里,下降6.96%。
郵電通訊業繼續保持較穩的發展勢頭。全州郵電業務總量完成7527萬元,比上年增長3.8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486萬元,下降11.62%;郵政業務總量615萬元,增長5.13%;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2366戶,比上年增長8.18%,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64874戶,比上年末增加6639部,電話普及率達到18.4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8部/百人。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國內貿易平穩增長。 全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598萬元,比上年增長14.40%。其中,縣的零售額33824萬元,增長18.03%;縣以下零售額8774萬元,增長2.27%;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零售額 11169萬元,增長7.76%;集體及股份合作經濟零售額4295萬元,下降0.99%;個私經濟零售額15681萬元,增長27.25%;其他經濟零售額11453萬元,增長12.17%。 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2630萬元,增長13.39%;餐飲業零售額4646萬元,增長42.34%;其他行業零售額15322萬元,增長9.33%。農業生產資料銷售總額為2792萬元,增長59.63%。
全年市場物價運行基本保持平穩態勢。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8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2個百分點;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2.1個百分點。
各種價格指數如下:(以上年同期為100)
1、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100.8
(1)、食品類 98.7
(2)、飲料、煙酒類 98.5
(3)、服裝、鞋帽類 100.0
(4)、紡織品類 99.9
(5)、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 99.8
(6)、文化辦公用品類 99.9
(7)、日用品類 100.1
(8)、體育用品類 100.0
(9)、交通、通信用品類 97.3
(10)、家具類 100.0
(11)、化妝品類 100.0
(12)、金銀珠寶類 100.2
(13)、中西藥品及醫療用品類 109.3
(14)、書報雜志及電子出版物類 98.8
(15)、燃料類 101.7
(16)、建筑材料及五金電料類 99.9
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1.2
其中:食品類 97.9
衣著類 99.3
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 102.1
七 、財政、金融、保險
全州財政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403萬元,比上年增長28.1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 83982萬元,增長8.73%。當年財政自給率為11.20%,比上年提高1.59個百分點。
金融運行良好,各項存款平穩增長,信貸力度加大,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44856萬元,比年初增加27121萬元,增長12.46%。其中,企業存款85910萬元,增長28.3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98971萬元,增長14.4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96201萬元,比年初增加37865萬元,增長23.91%。其中,短期貸款余額85246萬元, 增長25.06%;中長期貸款余額102097萬元,增長18.67%。全年全州金融機構現金收入425655萬元,現金支出460260萬元,收支相抵,累計凈投放現金34605萬元,比去年多投放5149萬元,增17.66%。 金融機構存貸款比例為88.65%。
保險事業繼續發展。全年各種保險金額272673萬元,保費收入1769萬元,比上年增長3.39%。
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科技事業取得重大進展。年內全州安排實施科技發展項目33項,項目總投資517 萬元;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公眾的知識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繼續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和素質,年內共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186期,培訓人員達32002人次。
教育事業堅持普及和提高并重,鞏固“兩基”,穩步推進“普九”。全州擁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2804人;小學942所,其中一師一校教學點599個,小學在校學生3794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7.2%,小學輟學率3.85%。中學25所,其中完全中學5所,高初中在校學生15941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158人,初中在校生12783人,初中輟學率5.81%。職業中學3所,在校學生182人。 中等專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725人。教師進修學校3所。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醫療條件改善。2003年末,全州擁有衛生機構44個,衛生機構床位數776張,其中醫院床位數432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089人,其中醫生697人。
文化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全州共有文化事業機構46個,其中藝術表演團體3個, 藝術表演場所3個,群眾文化事業機構33個,公共圖書館3個,文物事業機構3個。全州擁有廣播電臺1座,縣廣播電視臺2個,鄉廣播電視站8個。廣播電視衛星收轉站1578座,全州廣播人口覆蓋率75.81%,電視人口覆蓋率81.08%。《迪慶報》出版發行268期255萬份。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全民建身活動不斷深入,竟技體育取得新成績。年內參加省及省以上運動會運動員64人,獲得省及省以上運動會獎牌3枚,其中金牌3枚。
九、旅 游 業
旅游業由于受“非典”疫情影響,旅游收入下降。年內接待國內外游客166.88萬人次(包括德欽轉山香客37.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24%,其中海外游客8.75萬人次,下降15.00%,國內游客158.13萬人次,增長13.17%;旅游業總收入102427萬元(不包括德欽轉山香客37.2萬人次的收入),比上年下降8.00%。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長取得積極成效。年末全州總人口為353762人,其中戶籍管理人口336489人,鄉村人口293627人,占總人口的83.00%。全年出生人口4630人,人口出生率13.25‰,死亡人口2127人,人口死亡率6.08‰,人口自然增長率7.17‰。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年末全州單位從業人員 23457 人,比上年增長15.70%, 其中在崗職工22116人,增長14.53%。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39120萬元,增長7.42%,其中在崗職工工資38467萬元,增長6.45%;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7827元,下降3.58%。農民人均純收入1116元,增長11.71%。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2953元,增長14.02%。
社會保障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州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4914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559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0744人。年內實行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3518人,共支付保障金383萬元。
注:1、公報中生產總值指標為以前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標。
2、公報中生產總值、各項增加值絕對值為現價、增幅為2000年可比價。
3、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絕對數為現價、增幅為1990年不變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