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玉溪調查隊
2022年3月
2021年是全市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形勢和世紀疫情沖擊,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理清發展思路,找準方法措施,革新求變,奮勇爭先,全力推動事關全局的大事要事、著力解決長期積累的堵點難點、用心辦好惠及廣大群眾的民生實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蓄勢待發、追趕超越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全市完成現價生產總值(GDP)235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6.4億元,增長8.5%;第二產業增加值1023.9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1092.0億元,增長11.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1:42.8:47.1調整為10.1:43.5:46.4,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86、2.99、5.2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5%、33.0%、57.5%。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097.8億元,增長9.8%,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為46.7%,比2020年上升0.2個百分點,拉動全市經濟增長4.57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0.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拉動全市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拉動全市經濟增長1.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拉動全市經濟增長3.3個百分點。


重大決策部署保障有力。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3.8億元,增長6.9%,其中增值稅完成50.7億元,增長9.6%;企業所得稅完成7.0億元,增長8.5%;個人所得稅完成1.1億元,增長2.6%;城市維護建設稅完成 19.7億元,增長4.4%。
各縣(市、區)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情況:紅塔區20.3億元,增長8.5%;江川區6.4億元,增長12.7%;通海縣4.5億元,增長8.6%;華寧縣3.8億元,增長17.3%;易門縣6.8億元,下降5.9%;峨山縣4.0億元,增長0.7%;新平縣12.9億元,增長0.1%;元江縣4.6億元,增長19.7%;澄江市9.0億元,增長13.4%。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7.6億元,下降14.6%。其中:教育支出50.4億元,增長1.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6.7億元,下降0.6%;衛生健康支出31.4億元,下降4.4%。
疫情防控責任落到實處,統籌安排各類疫情防控資金0.6億元,全面落實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共為企業社保減費5.8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0億元,扶持8097人(戶)創業,帶動就業23952人,用“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負”。


消費價格呈現“五漲三降”。2021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0.6%。分類別看,居民消費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呈現“五漲三降”的運行態勢。食品煙酒類價格下降2.3%,其中糧食類價格上漲3.6%,畜肉類價格下降22.5%,鮮菜類價格上漲6.8%,干鮮瓜果類價格下降2.5%;衣著類價格下降0.2%;居住類價格上漲1.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0.2%;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3.9%;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0.3%;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0.3%;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0.8%。全市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5%。
二、農業
農業經濟快速增長。2021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3.1億元,增長10.7%(按可比價格計算);農林牧漁業現價增加值238.1億元,增長8.6%,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從構成看:農業現價總產值279.2億元,增長11.3%;林業現價總產值14.1億元,增長20.7%;牧業現價總產值87.8億元,增長7.8%;漁業現價總產值2.7億元,下降0.3%;農林牧漁業服務業9.3億元,增長12.8%。農業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貢獻率達74.0%,拉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7.9個百分點。
2021年全市糧食產量61514.0萬公斤,增長0.5%;烤煙產量7988.0萬公斤,下降3.2%;油料產量3299.7萬公斤,增長0.9%;園林水果產量130662.6萬公斤,增長24.5%;甘蔗產量49493萬公斤,下降16.7%;蔬菜產量308989.7萬公斤,增長6.5%;核桃產量1562.2萬公斤,下降6.4%;茶葉產量462.2萬公斤,增長4.1%。
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2021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30.5萬噸,增長12.7%,其中肉類產量21.9萬噸,增長18.5%;禽蛋產量7.6萬噸,同比持平;奶類產量0.9萬噸,增長2.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穩步恢復。2021年全市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88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5%。2021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7戶,營業收入2092.1億元,增長17.8%,增加值增長8.3%。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7.1%,其中煙草制品業增長4.5%;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1.1%,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增長7.6%,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3.6%,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下降9.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3.3%。
部分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較好。主要工業產品中產量增幅最高的是磷礦石增長17.7%,其次是塑料制品增長11.8%,其余依次是成品糖增長3.3%、鋼材增長2.3%、水泥增長1.9%。


2021年全市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3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4%。全市聯網直報資質以上建筑施工企業295戶,資質建筑企業期末人數98716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2609人,比重為12.8%。資質以上建筑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182.8萬平方米,增長3.0%;房屋竣工面積466.2萬平方米,增長4.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202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1.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2.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5%。

從主要行業看:工業投資增長19.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28.8%,房地產業投資增長10.5%,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8.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了4倍,科研和技術服務業增長了27倍。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市場消費恢復穩定。2021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2.4億元,增長9.1%。從銷售單位所在地看: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22.7億元,增長8.9%;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39.7億元,增長10.0%。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實現711.4億元,增長8.4%;餐飲收入實現150.9億元,增長12.5%。
2021年全市完成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24.1億美元,下降33.8%,其中:出口23.2億美元,下降32.9%;進口0.8億美元,下降51.4%。分企業情況看:227戶私民營企業完成出口231425.0萬美元,下降33.0%;5戶外商投資企業完成出口918.0萬美元,增長5.7%。
投資招商有序推進。2021年全市在庫市外國內資金項目556個,引進市外國內資金同比增長12.9%,其中,引進省外國內資金同比增長5.6%;玉溪市新設外資企業8戶,實際利用外資678.0萬美元,同比增長148.0%。引進一、二、三產業市外國內到位資金43.5億、306.9億元、532.9億元,產業鏈精準招商取得重大突破。
六、交通運輸、郵電業和旅游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穩步發展。2021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30.4億元,增長19.0%。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732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3.4公里(含省公投管養里程)、一級公路122.3公里,高級、次高級路面占全市公路總里程的72.9%。
2021年全市擁有機動車96.9萬輛,其中:汽車48.6萬輛,汽車中載客汽車40.1萬輛(轎車20.6萬輛),載貨汽車9.9萬輛,其他汽車2852輛;摩托車44萬輛;掛車7371輛。全市機動車駕駛員102.3萬人,其中汽車駕駛員83.8萬人。
電信業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電信業務總量共210831.9萬元(基于2020年不變價),電信業務收入183865.0萬元,固定電話用戶共7.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共232.3萬戶,互聯網用戶數(包含手機上網用戶及寬帶上網用戶)共301.2萬戶,寬帶網用戶數共68.9萬戶。每百人擁有移動電話100.8部,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3.45部。全市互聯網出口帶寬達5T,光纜總長度8.6萬余千米,新建成光端口5萬余個;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3900座,5G用戶達到87.8萬戶,5G在遠程醫療、電力管理、礦山調度、工業互聯網等方面都得到了初步應用。

旅游文化創新發展。2021年,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4489.5萬人次,增長39.7%;旅游總收入394.2億元,增長48.1%。全市擁有星級飯店20家;國際國內旅行社42家;國家級A級以上景區34個;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1個。
七、金融
2021年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76.1億元,增長0.7%。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145.2億元,比上年增加134.3億元,增長6.7%,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133.9億元,增長7.6%。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629.6億元,增加117.0億元,增長7.7%。存貸比76.0%,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2021年全市共有產險公司16家、壽險公司11家,代理公司22家。全市實現保費收入48.3億元,下降1.5%,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7.3億元,下降10.1%;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1.0億元,增長4.1%(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1.5億元,下降6.8%,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6.8億元,增長3.3%)。全市賠款支出18.7億元,賠付(給付)率為38.8%(簡單賠付率),其中:財產險業務支付賠款12.5億元,同比增長3.5%,綜合賠付率67.3%,比上年提高7.7個百分點;人壽險業務給付賠款6.2億元,同比增長7.1%,滿期給付增長1.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2021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125所,共有教職工33792人,專任教師26719人。全市有高等院校2所,招生8035人,增長9.0%;在校學生23682人,增長11.1%;畢業生5496人,增長11.0%。普通中專學校3所,招生2452人,增長6.5%;在校學生6996人,增長3.0%;畢業生2011人,下降3.5%。職業高中10所,招生2636人,下降22.0%;在校學生10676人,下降15.7%;畢業生5096人,下降6.9%。普通高中23所,招生14135人,下降6.6%;在校學生40436人,下降0.8%;畢業生12428人,下降0.4%。初中85所,招生22043人,下降2.5%;在校學生67488人,下降3.4%;畢業生24143人,下降8.5%。普通小學472所,招生22498人,下降7.9%;在校學生142095人,下降0.6%;畢業生23029人,下降2.1%。幼兒園在園幼兒7.7萬人,增長7.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4.8%,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8%。
2021年全市共投入“三免一補”資金22941.9萬元,春季50879名、秋季47485名貧困學生享受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補助對象為在籍在校的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包括農村脫貧家庭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等四類學生。小學補助標準1000元/生/年,初中補助標準1250元/生/年;非寄宿農村脫貧家庭等四類學生,小學補助標準500元/生/年,初中625元/生/年。中職與普通高中招生比達0.48:1。
“增量提質”,培育創新主體。2021年全市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60戶,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8戶,比上年增加54戶,增長73.0%;認定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37戶,總數達1052戶。組織24戶企業參加省創新創業大賽,獲二等1項、三等獎2項、優勝獎2項。主持或參與的9個科技成果項目獲云南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8項。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公共服務體系優化升級。全市實施直播衛星“村村通”、“戶戶通”13余萬戶,調頻發射機101部,電視發射機70部,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保持100%。已建成542座700兆頻段5G網絡,邁出了智慧廣電建設的第一步。
2021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1435個,其中醫院61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14413張;衛生技術人員2014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158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0個,衛生技術人員522人;婦幼保健院(所、站)10個,衛生技術人員1023人。傳染病發病率為109.85/10萬,全年發現艾滋病感染者隨訪管理率達100%。全市累計下發疫苗444.7萬劑次,累計接種441.4萬劑次,累計接種199.5萬人。累計接種兩劑次194.4萬人,累計接種三劑次47.5萬人。加強免疫完成進度44.95%。
不斷提升醫保服務水平。2021年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15.7萬人,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5.0%。上解疫苗資金21653.5萬元,及時支付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費用3079.2萬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將31項服務事項調整為全程網辦,全程網辦率達81.6%,網上可辦率達100%,“最多跑一次”率達100%。6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跨省通辦”。推進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開通跨省異地就醫醫藥機構105家。實現每個縣(市、區)都有1家以上的定點醫療機構開通普通門診和門診慢性病就醫直接聯網結算。
體育綜合實力穩步提升。1名運動員入選中國代表團,參加東京奧運會獲銀牌2枚,19名運動員代表云南省代表團參加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獲金牌1枚銀牌2枚。6名運動員參與國家集訓隊備戰北京冬奧會。以備戰參賽省十六運會為重點,組建19個項目運動隊,選拔適齡運動員800余人參與日常訓練。參加省十六運會11個項目預賽獲得金牌102枚,競技實力大幅提升。組織舉辦競技類全國賽事3項,省級體育比賽8項,市級體育比賽7項,參賽人員規模超過1萬人。
十、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2021年,城市建成區面積75.2平方公里,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2712.8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1051.5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7平方米。
全市共新建市政道路11條,打通了16條“斷頭路”,城市建成區路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達9公里。開工“美麗縣城”建設項目126個,竣工65個。新建污水配套管網68.1公里,縣城以上污水處理廠達10座,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5.3%。全市投運的規范化垃圾處理廠共8座,無害化處理率達96.0%。新建城鎮燃氣管網46.2公里,全市累計達到463.7公里,新增通天然氣居民用戶58463戶,累計通天然氣居民用戶達到79694戶。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扎實開展“綠盾2021”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云南省自然保護地監管平臺”累計2343個問題點位完成核查整改率100%,配合省級圓滿完成COP15第一階段會議各項籌備工作,COP15大會宣傳片首先展示的就是玉溪成為一路“象”北的“象”往之地。
2021年中心城區城市優良天數比例99.1%,城市優良天數比例99.2%。14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為92.86%。全市32個地表水國控、省控監測斷面水質類別為Ⅰ類的4個、Ⅱ類15個、Ⅲ類5個,斷面水質優良率75.0%。
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為727.0萬噸標準煤(綜合能耗,下同),下降3.9%,其中:采礦業能源消費量為21.2萬噸標準煤,下降3.8%;制造業能源消費量為697.5萬噸標準煤,下降3.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能源消費量為8.3萬噸標準煤,下降6.1%。規模以上工業電力消費量為109.1億千瓦時,下降0.2%。
十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和安全生產
2021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6萬人,幫助1.3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萬人,開發城鎮公益性崗位4154個,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7489個。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8.8萬人次、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7萬人、省外轉移就業8.9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3.6%。全市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0億元,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5236人,扶持小微企業58戶,“貸免扶補”扶持創業2803人。
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63.5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0.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23.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8.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33.6萬人。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39.8億元,其中企業為 25.6億元,機關事業單位為14.2億元;失業保險基金征繳收入1.2億元,工傷保險基金征繳收入1.2億元,全市農村勞動力培訓18.8萬人次;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7萬人次,其中,轉移到省外就業8.9萬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548人,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為98.7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為97.7%,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為86.8%,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立案案件結案3151件,結案率為98.4%,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為230.4萬人。
2021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傷亡事故101起、死亡112人;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62人;工礦商貿事故死亡24人。發生一次死亡3至9人(含3人)較大事故1起(均為較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人,其中:生產經營性較大事故1起、死亡5人,非生產經營性較大事故0起、死亡0人;連續19年杜絕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
十二、人口與人民生活
2021年公安年末戶籍總人口222.24萬人(不含陽宗鎮),其中男性人口111.7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0.27%;女性人口110.5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9.73%。年末總戶數為80.92萬戶,其中城鎮40.62萬戶,鄉村40.30萬戶;戶均2.75人。
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提高。2021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1元,比上年增加3876元,增長9.2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0元,比上年增加1835元,增長10.9%;城鎮常住居民(紅塔區)人均可支配收入47865元,比上年增加4193元,增長9.6 %。(紅塔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047元,比上年增加2059元,增長10.3 %。
幫扶政策持續穩定。2021年繳費期共參保資助脫貧人口、特困、低保、孤兒等特殊群體19.8萬余人。提出8種發展模式、10條扶持政策,推動集體經濟項目到村全覆蓋。落實銜接鄉村振興資金1.8億元,縣級落實銜接鄉村振興資金0.4億元,并爭取到上級財政銜接資金3.3億元,比上年增加1.8億元,增長119.9%。持續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全市貸款余額4.0億元,受益8262戶;新增貸款0.7億元,受益1595戶。17024名脫貧人口納入城鄉低保、416名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進行兜底性保障,5955人“三類”監測對象納入救助。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保障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660元/人·月、4770元/人·年,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提高到858元/人·月。74937名脫貧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實現100%參保。


注:
1.生產總值、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公報中2017-2019年生產總值總量數據為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修訂后數據,2017-2020年為年報數據,2021年為快報數據。
3.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年快報數,最終數據以當年的統計年鑒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