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統計局
2024年4月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楚雄發展極為不易、難中求進的一年。全州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大力發展“三大經濟”,深入實施系列三年行動,扎實開展產業、招商、作風“三個攻堅年”,全力以赴穩經濟、強動能、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有效推動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民營經濟持續發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經濟運行總體持續向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中國式現代化楚雄實踐邁出更加堅實步伐。
一、經濟增長
初步核算,全年楚雄州實現生產總值(GDP)1827.04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8.85億元,增長4.6%,拉動經濟增長0.8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777.27億元,增長6.9%,拉動經濟增長2.9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700.92億元,增長4.3%,拉動經濟增長1.68個百分點。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5.5%、53.9%和30.6%。
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9.1%、42.5%、38.4%。全州人均生產總值(GDP)達77515元,比上年增長6.6%。民營經濟增加值952.95億元,比上年增長6.0%,占GDP的比重為52.2%。
表1 2023年生產總值情況表
指 標
|
生產總值
|
民營經濟增加值
|
絕對數 (萬元)
|
比上年增長(%)
|
絕對數
(萬元)
|
比上年增長
(%)
|
合 計
|
18270353
|
5.5
|
9529455
|
6.0
|
第一產業
|
3488452
|
4.6
|
2386042
|
4.7
|
第二產業
|
7772662
|
6.9
|
3457382
|
7.4
|
第三產業
|
7009239
|
4.3
|
3686031
|
5.4
|
按行業分
|
|
|
|
|
農林牧漁業
|
3647739
|
4.7
|
2497384
|
4.8
|
工業
|
4690258
|
4.6
|
1864133
|
4.9
|
建筑業
|
3089534
|
10.7
|
1600379
|
10.7
|
批發和零售業
|
1396628
|
7.9
|
842843
|
9.9
|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
|
949452
|
8.0
|
834568
|
8.0
|
住宿和餐飲業
|
497552
|
10.4
|
476139
|
10.5
|
金融業
|
553994
|
5.5
|
27146
|
5.5
|
房地產業
|
640693
|
-5.9
|
622392
|
-5.7
|
其他服務業
|
2804503
|
3.1
|
764471
|
6.1
|

全年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213.91億元,比上年增長18.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8.34億元,增長12.1%,其中:稅收收入56.88億元,增長32.8%;非稅收入41.46億元,下降7.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8.68億元,增長5.3%。

2023年全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與上年持平。其中:城市上漲0.3%,農村下降0.6%。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1.4%(其中糧食價格上漲2.1%);衣著價格下降2.6%;居住價格上漲1.8%;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5%;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4.2%;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1%;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0%;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7%。

單位:%
|
指 標
|
全州
|
|
城市
|
農村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0.0
|
0.3
|
-0.6
|
食品煙酒
|
1.4
|
2.0
|
0.1
|
其中:糧食
|
2.1
|
3.2
|
0.5
|
衣著
|
-2.6
|
-3.2
|
-0.9
|
居住
|
1.8
|
3.0
|
-0.4
|
生活用品及服務
|
-0.5
|
-0.5
|
-0.5
|
交通和通信
|
-4.2
|
-4.4
|
-3.9
|
教育文化和娛樂
|
1.1
|
1.2
|
0.8
|
醫療保健
|
1.0
|
1.3
|
0.5
|
其他用品和服務
|
2.7
|
2.8
|
2.6
|
表2 2023年楚雄州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6.1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7%。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73.98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19.88萬畝,其中,烤煙種植面積62.72萬畝,油料種植面積46.37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69.45萬畝。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為53.9∶46.1。全年糧食總產量130.50萬噸,比上年增長1.0%。其中:夏糧25.35萬噸,減產0.4%;早稻0.17萬噸,減產16.3%;秋糧104.98萬噸,增產1.3%。
表3 2023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產 量(噸)
|
比上年增長(%)
|
糧 食
|
1305012
|
1.0
|
烤 煙
|
86568
|
3.3
|
蔬 菜
|
3066042
|
3.9
|
油 料
|
79858
|
21.6
|
水 果
|
729608
|
4.3
|
甘 蔗
|
71734
|
-6.8
|
藥 材
|
73109
|
19.0
|
茶 葉
|
1757
|
-4.1
|
核 桃
|
238731
|
6.6
|
板 栗
|
56379
|
2.6
|
花 椒
|
28032
|
17.2
|
松 脂
|
2177
|
-3.9
|
野生菌
|
37382
|
26.3
|
全年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35.17萬噸,比上年增長3.1%。其中,豬牛羊肉產量31.59萬噸,增長3.4%。牛奶產量2010噸,下降0.5 %。禽蛋產量11294噸,增長15.0%。生豬年末存欄214.97萬頭,下降4.6%,全年生豬出欄280.31萬頭,比上年增長2.5%。牛年末存欄74.01萬頭,增長5.2%,全年牛出欄25.85萬頭,比上年增長4.8%。羊年末存欄190.04萬只,增長7.3%,全年羊出欄157.53萬只,比上年增長9.5%。家禽年末存欄1220.31萬只,下降3.0%,全年家禽出欄 2030.84萬只,比上年下降2.1%。
全州有效灌溉面積183.03萬畝。全州農業機械總動力292.26萬千瓦,增長5.6%,其中,農產品初加工動力機械總動力51.93萬千瓦,增長5.3%。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3.75萬噸,下降1.8%。全年農藥使用量2553噸,下降2.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69.03億元,比上年增長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0%。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分門類看,采礦業下降11.3%,制造業增長9.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8.0%。分行業看,煙草制品業增長4.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3.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7.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6.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1.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0.4%;醫藥制造業下降29.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3%。
全年全州發電量211.8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0%。其中:火電產量6.21億千瓦時,下降0.1%;水電產量136.08億千瓦時,下降6.4%;風電產量45.31億千瓦時,增長11.3%;太陽能發電量24.21億千瓦時,增長155.9%。在全州發電量中,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203.89億千瓦時,增長3.3%。其中,火電產量6.21億千瓦時,水電產量133.16億千瓦時,風電產量45.31億千瓦時,太陽能發電量19.20億千瓦時。
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31.45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其中:實現利潤124.38億元,增長32.2%;實現稅金107.07億元,增長16.3%。
表4 2023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發電量
|
萬千瓦時
|
2118166
|
5.0
|
其中:火電
|
萬千瓦時
|
62101
|
-0.1
|
水電
|
萬千瓦時
|
1360825
|
-6.4
|
風電
|
萬千瓦時
|
453112
|
11.3
|
太陽能發電
|
萬千瓦時
|
242127
|
155.9
|
自來水生產量
|
萬立方米
|
5842.11
|
6.0
|
水泥
|
萬噸
|
62.62
|
-33.5
|
農用化肥(折純)
|
萬噸
|
1.62
|
17.4
|
高鈦渣
|
萬噸
|
31.01
|
7.3
|
硫酸(折100%)
|
萬噸
|
120.11
|
-5.5
|
中成藥
|
噸
|
11568.72
|
16.2
|
生鐵
|
萬噸
|
130.00
|
0.4
|
粗鋼
|
萬噸
|
123.72
|
-1.1
|
鋼材
|
萬噸
|
121.46
|
1.3
|
鋅
|
噸
|
2452.59
|
-93.0
|
陽極銅
|
萬噸
|
19.18
|
0.1
|
人造板
|
萬立方米
|
58.14
|
-34.3
|
化學藥品原藥
|
噸
|
24.38
|
-37.5
|
飲料
|
萬噸
|
75.73
|
-8.0
|
白酒(折65度)
|
萬升
|
397.99
|
18.0
|
松香
|
萬噸
|
2.77
|
-27.5
|
十種有色金屬
|
噸
|
43821.34
|
-56.6
|
單晶硅
|
萬千克
|
11319.91
|
36.4
|
全州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314戶,完成總產值801.90億元,比上年增長22.0%。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08.95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可比價)。
四、服務業
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66.61億元,同比增長18.3%。重點行業服務業營業收入26.63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下降5.3%;裝卸搬運和倉儲業增長55.8%;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增長557.8%;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0.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7.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4.3%;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下降0.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下降8.9%。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4.9%。其中:產業投資增長26.6%,占固定資產投資的64.7%;工業投資增長38.6%,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5.5%;民間投資增長14.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64.2%。
按構成分,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增長1.7%,設備購置增長90.0%,其他費用下降24.8%。本年新開工項目3016個,增長7.6%。
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8.6%,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1.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40.4%。商品房銷售面積165.24萬平方米,下降36.5%。其中,商品房住宅銷售面積148.06萬平方米,下降31.7%。商品房銷售額74.98億元,下降43.3%。其中,商品房住宅銷售額65.69億元,下降36.4%。
六、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1.64億元,比上年增長7.6%。按銷售地區分,城鎮實現541.60億元,增長6.5%;鄉村實現150.04億元,增長12.1%。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17.54億元,增長12.1%;商品零售574.10億元,增長6.8%。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的零售額3.90億元,比上年增長58.4%。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46.88億元,比上年下降65.0%。其中:出口額41.58億元,下降67.5%;進口額5.31億元,下降16.1%。
全年引進州外到位資金總額比上年增長22.1%,其中,省外到位資金增長28.5%,省內州外到位資金下降4.2%。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663萬美元,下降24.8%。
七、交通和旅游
年末州內公路通車里程24862.93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773.43公里,一級公路156.44公里。年末全州機動車擁有量889432輛。其中:汽車397421輛(個人373070輛),增長5.0%;拖拉機25345臺,下降7.1%;摩托車463164輛(個人462048輛),增長2.3%。機動車駕駛員986617人,增長2.5%。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867.71萬人次(含水運),增長12.2%,其中公路運輸客運量1865.01萬人次,增長12.2%。旅客運輸周轉量199092.14萬人公里(含水運),增長29.2 %,其中公路旅客周轉量199089.71萬人公里,增長29.2 %。貨物運輸總量4997.34萬噸(含水運),下降1.0%,其中公路運輸貨運量4986.75萬噸,下降1.2 %。貨運運輸周轉量1209036.28萬噸公里(含水運),增長5.1%,其中公路貨運周轉量1209026.75萬噸公里,增長5.1%。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4.34億元,比上年增長9.0%。快遞業務量2538.67萬件,增長15.9%;快遞業務收入2.73億元,增長13.2%。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2.15億元,增長14.1%。全年訂售報紙2772.05萬份,訂售雜志89.76萬份,收發國內信件101.59萬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2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53.20萬戶,電話普及率為98.6部/百人(按公安戶籍人口計算)。年末互聯網用戶達103.79萬戶。
全年共接待國內游客6307.60萬人次,海外入境游客2315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51.4%和593.1%。實現旅游總收入597.71億元,增長43.7%。其中:國內旅游收入597.22億元,增長43.6%;旅游外匯收入4815萬元,增長820.5%。
八、金融和保險
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714.99億元,比年初增長10.1%,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179.43億元,比年初增長12.6%。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459.60億元,比年初增長12.3%。
全年州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6.31億元,比上年增長0.6%。其中:壽險公司保費收入21.97億元,下降2.8%,賠款及給付7.05億元;財產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4.34億元,增長6.3%,賠款及給付8.14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業務保費收入6.37億元,下降8.4%,賠款及給付4.53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有高等學校3所,專任教師1040人,招生14194人,在校生35675人,畢業生7939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5所(含成人中等專業學校9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5所、職業高級中學10所和技工學校1所),專任教師1207人(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336人),招生7042人,在校生21308人(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6358人),畢業生10491人。高中25所,專任教師3718人,招生17993人,在校生50840人,畢業生16430人。初中112所,專任教師6382人,招生24298人,在校生75243人,畢業生25103人。小學590所,專任教師10810人,招生30039人,在校生153554人,畢業生24482人。特殊教育學校3所,專任教師114人,招生122人,在校生550人,畢業生156人。幼兒園732所,專任教師4315人,在園幼兒68464人。
全州學前三年兒童毛入園率94.02%,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2%,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9.25%,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78%,初中學齡人口凈入學率99.9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4.88%,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47%。教育部門主管錄取的大學生15435人,比上年減少6.93%。殘疾兒童入學率99.75%。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9.93%、99.98%和99.76%。
全年列入州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46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275項,州級69項。全年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獎5項。批準專利1333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15件,增長20.8%。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1個,公共圖書館1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158.69萬冊,文化館11個,博物館8個,文管所11個,鄉鎮文化站103個。全州有融媒體中心11個,廣播電視發射臺14座,電視覆蓋率99.72%,廣播覆蓋率99.70%。全年出版報紙303期903.94萬份。
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1827個。其中:醫院77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712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4個,衛生院115所,村衛生室1085所,門診部24所,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64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7所,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所,健康教育所(站、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1個,急救中心(站)2個,采供血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1個;其他衛生機構1所。有衛生技術人員23251人,其中,執業醫師6368人,執業助理醫師1874人,注冊護士10882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0017張,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9567張,其中醫院床位15848張。
全年體育健兒參加省級及以上體育競技比賽獲得獎牌135枚。其中,金牌43枚、銀牌37枚、銅牌55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州常住人口234.2萬人,出生率7.42‰,死亡率8.27‰,自然增長率-0.8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7.95%,比上年提高1.12個百分點。
按公安戶籍人口統計,年末全州總人口2648682人,比上年末減少3862人。其中:鄉村人口1395933人,城鎮人口1252749人。在戶籍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983233人,占總人口的37.12%,其中,彝族人口789134人,占總人口的29.79%,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0.26%。萬人以上少數民族有彝族789134人、傈僳族60286人、苗族51033人、傣族24467人、回族21950人、白族19347人。全年出生人口17897人,死亡人口19459人。戶籍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計算)為103.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1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0%,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13元,比上年增長3.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6元,增長9.2%。全州有村(社區居)民委員會1106個,其中:居委會(社區)163個,村民委員會943個,全部通電話、通公路、通電、通自來水。
年末全州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59375人(含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96527人),比上年末增加28846人。其中,參保職工270398人,參保離退休人員88977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546424人,減少6317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437797人,減少22975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69240人,增加8105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2168557人,減少31080人。參加工傷保險322247人,增加26378人。參加生育保險103404人,減少66226人。參加失業保險165290人,增加3229人,年末全州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3553人。
全年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0187人,保障金額9390.2萬元;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02536人,保障金額33330.1萬元。全年民政優撫傷殘軍人1155人,在鄉復員軍人377人。全州有養老機構111個,收養老人3072人;有兒童福利院1個,撫養兒童42人。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初步核算,全年全州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5.0%。全州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296.64萬噸標準煤,增長12.7%,其中:原煤消費量47.82萬噸,增長8.6%;焦炭消費量58.31萬噸,下降1.1%;電力消費量61.55億千瓦時,增長20.4%。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增長7.3%。
全州全年全社會用電量107.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2%,其中,工業用電量69.95億千瓦時,增長18.2%。
全州有大中小型水庫1365座,總庫容14.81億立方米。全年水資源總量34.10億立方米。全年造林面積19.52萬畝,退化修復林面積24.24萬畝,天保工程管護面積3341.32萬畝。有自然保護區17個,保護區面積289.56萬畝,其中國家級保護區面積47.91萬畝。全州森林面積176.57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3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2.09%。
全年平均降雨量628.5毫米,年平均氣溫17.9℃,年日照2414小時。監測的10個縣(市)政府駐地空氣質量,楚雄市、祿豐市、雙柏縣、牟定縣、南華縣、姚安縣、大姚縣、永仁縣、元謀縣和武定縣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
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全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4億元。農作物受災面積26.32千公頃,其中絕收1.26千公頃。全年發生森林火災1起,受害森林面積0.86公頃。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45起,51人死亡,事故起數比上年增長4.7%,死亡人數比上年下降3.8%,1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630.6萬元。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29人,下降3.3%。其中,道路運輸事故30起,31人死亡,7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50萬元;工礦商貿及農林牧其它事故15起,20人死亡,7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480.6萬元。
注釋:
1.本公報數均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4.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是指注冊地在我州的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
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是指城鎮和農村非農戶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固定資產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
6.全州發電量包含省統計局分攤大唐觀音巖水電公司和三峽金沙江云川水電公司2戶企業的發電量。
7.電信業務總量從2022年開始統一采用上年不變單價計算,郵政業務總量以最新不變單價計算,與往年數據不具可比性。
8.因2022年、2023年全州森林資源調查成果尚未公布,公報中涉及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等相關指標均采用《楚雄州2021年森林資源狀況》白皮書中的數據。2021年森林資源監測技術標準發生變化,森林面積統計口徑改變,2021年森林資源監測成果與往年數據不具有可比性。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戶籍人口數據來自州公安局;農業機械總動力、拖拉機數據來自州農業農村局;有效灌溉面積、大中小型水庫、水資源總量數據來自州水務局;造林面積、退化修復林、天保工程管護、自然保護區、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數據來自州林草局;財政數據來自州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人行楚雄州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國家金融管理局楚雄分局和州保險行業協會;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數據來自州商務局;招商引資數據來自州投資促進局;公路通車里程、運輸客運量貨運量及周轉量數據來自州交通運輸局;機動車擁有量來自州公安局交警支隊和州農業農村局;郵政業務總量、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業務收入來自州郵政管理局;電信業務總量來自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出版報紙數據來自楚雄州融媒體中心;訂售報紙和雜志、收發國內信件數據來自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楚雄州分公司;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和互聯網用戶數據來自中國移動楚雄分公司、中國聯通楚雄分公司、中國電信楚雄分公司和云南廣電網絡楚雄分公司;藝術表演團體、公共圖書館、圖書、文化館、博物館、文管所、鄉鎮文化站和旅游數據來自州文化和旅游局;教育、體育數據來自州教育體育局;科技計劃項目、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獲獎項數據來自州科技局;專利數據來自州市場監管局;融媒體中心、電視覆蓋率、廣播覆蓋率數據來自州廣電局;衛生數據來自州衛生健康委;糧食總產量、肉類總產量、牛奶產量、禽蛋產量、生豬牛羊家禽存出欄、居民消費價格、商品零售價格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楚雄調查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城鎮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數據來自州醫保局;城鄉低保、敬老院、福利院數據來自州民政局;民政優撫傷殘軍人、在鄉復員軍人數據來自州退役軍人局;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農作物受災面積、生產安全事故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數據來自州應急局;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氣溫、年日照時數來自州氣象局;空氣質量數據來自州生態環境局;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來自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全社會用電量、工業用電量數據來自中國南方電網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其他數據均來自州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