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深入貫徹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緊緊圍繞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強重大項目建設和管理、改善投資環境、發展特色經濟四個環節,立足擴大內需,著力投資和消費雙拉動,積極推進改革開放,調整經濟結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鞏固了“十五”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格局。
一、綜合
經濟快速增長,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初步統計,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10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9.53億元,增長17.3%;第三產業增加值80.37億元,增長15.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6000元,比上年增加693元。2002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4.6∶24.9∶50.5,與上年比較,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1.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0.7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全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31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其中增值稅0.86億元,營業稅3.37億元,企業所得稅0.73億元。全年財政支出137.84億元,比上年增長31.8%。
市場價格保持穩定。全區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比上年上漲0.4%,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0%,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下降0.1%。分項目看,食品價格下降0.4%,其中糧食下降3.7%、油脂下降2.4%、鮮菜上漲7.9%、肉禽及其制品上漲0.2%、蛋類上漲3.1%、水產品下降7.7%;煙酒及用品類上漲0.1%;衣著類上漲3.1%;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2%;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上漲1.1%;交通和通訊上漲1.9%;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下降0.1%;居住類下降1.2%。
勞動就業保持基本穩定。年末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為463人,比上年末減少27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5%。
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完善政府定價和收費機制為重點的價格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自治區價格管理品種降至17種(類),建立“一站式”服務,加大清費治亂力度,規范行政事業收費,企業和消費者的不合理負擔減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治理規范市場秩序。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國民經濟增長質量尚需提高;就業壓力增大;農牧業產業化水平較低,開拓農村市場的力度不夠;農牧民增收渠道不寬,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不強,整體素質較低,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還比較困難。
二、農業
種植業在結構調整中穩步發展。2002年,全區糧食種植面積195.01千公頃,比上年調減4.11千公頃;糧食總產量98.40萬噸,比上年增長0.2%,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了第十五個豐收年。其中:青稞產量63.60萬噸,比上年增長1.2%;小麥產量27.83萬噸,比上年下降2.1%;玉米產量1.68萬噸,增長1.8%;稻谷產量0.58萬噸,比上年下降3.3%。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0.39千公頃,油料總產量4.53萬噸,比上年增長4.1%,其中:油菜籽產量4.52萬噸,增長3.9%;花生95噸,增長28.4%。蔬菜、瓜類種植面積9.74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0.4%,總產量23.45萬噸,比上年增長15.7%,其中:蔬菜產量23.27萬噸,增長14.8%。其他主要農作物中,茶葉6噸,增長5倍;水果(含瓜果類)6712噸,下降4.0%。
林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完成幼林撫育作業面積2.20千公頃。完成造林面積12.44千公頃,增長74.2%,其中:用材林2.47千公頃,下降17.7%;經濟林2.16千公頃,增長75.6%;防護林7.69千公頃,增長1.7倍。
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出欄牛89.47萬頭,比上年增長4.9%;出欄羊530.38萬只,增長13.4%;出欄豬14.38萬頭,增長12.9%。豬牛羊肉產量17.22萬噸,比上年增長7.6%;奶類產量24.31萬噸,增長5.4%;綿羊毛產量8471.89噸,增長4.6%;山羊絨產量814.50噸,增長15.6%。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59.7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5.37千公頃,增長3.5%。農業物質裝備水平提高。全區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45.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8.3%;農用大中小型拖拉機達3205臺,增長26.3%。農村用電量3586.03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5.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04萬噸。
農村經濟在改革中平穩發展。2002年,全區新扶持各類養殖示范村155個,重點戶、專業戶8530戶。全年共投入扶貧和以工代賑資金2.9億元。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產值占農村社會總產值比重由上年的8.6%提高到9.7%;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為45.8%,比上年高0.6個百分點。鄉鎮企業和多種經營保持較快增長。據自治區鄉鎮企業局統計,全區鄉鎮企業總產值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多種經營收入13.5億元,增長20.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繼續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1.03億元,比上年增長6.5%;完成工業總產值21.63億元,增長8.0%。全年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0.58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產值17.25億元,增長3.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完成產值9.62億元,比上年增長7.5%;集體企業完成產值4.50億元,增長3.3%;股份合作制企業完成產值0.38億元,增長162.5%;股份制企業完成產值5.51億元,增長13.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產值0.04億元,下降2.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產值0.53億元,下降26.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產值7.82億元,增長13.7%;重工業完成產值12.76億元,增長2.8%。全年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1.1%,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增有減。全年鉻礦石產量12.42萬噸,比上年下降22.1%;發電量7.96億千瓦小時,增長14.3%;水泥產量59.1萬噸,增長19.2%;中成藥產量885.3噸,增長27.0%;軟飲料產量5235.9噸,增長34.1%。
建筑業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建筑業增加值28.50億元,比上年增長22.9%。全區資質等級四級及四級以上的建筑企業實現利潤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建筑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25.2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7.11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95.5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80萬平方米。
國有資源調查和地質勘查繼續取得新成績。全年新發現礦產地4處,有3種礦產新增探明儲量;地質勘查完成機巖芯鉆探工作量9460.11米,比上年增長84.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青藏鐵路西藏段投資)108.99億元,比上年增長27.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完成投資103.66億元,比上年增長29.0%;集體經濟完成投資1.26億元,增長12.6%;其他各種經濟類型完成投資1.01億元,下降27.0%;城鄉居民個人投資3.06億元,增長27.1%。從投資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設投資86.95億元,比上年增長19.5%;更新改造投資9.29億元,增長94.3%;房地產開發投資2.77億元,增長87.4%;其他投資9.97億元,增長48.6%。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的117個基本建設項目中,已完成34個,在建71個,累計完成投資78.86億元,其中本年完成投資42.24億元。70個對口援藏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已竣工39個項目,完成投資6.8億元。
投資結構有所改善。200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4.01億元,比上年增長23.5%;第二產業投資20.90億元,增長49.9%;第三產業投資84.07億元,增長22.6%。在國有及其他投資中,工業投資16.59億元,增長86.6%,其中:能源工業投資15.26億元,增長80.0%;原材料工業投資0.14億元,增長54.2%。運輸郵電通信業投資40.82億元,增長29.1%,其中:交通運輸投資32.93億元,增長40.0%;郵電通信業投資7.89億元,下降2.6%。
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相繼建成和開工建設。年楚河干流整治一期工程、滿拉灌區配套工程開工建設,完成32個縣、1056個工程點的農村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17萬人、220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青藏、川藏公路整治、日江公路改建等14個交通工程進展順利,6條通縣油路開工建設,公路新增、恢復通車里程2264公里。格拉輸油管線建設進展順利。金河電站成功截流,夏曲卡水電站兩臺機組投產發電,薩迦、昂仁等縣級水電站竣工驗收,4座縣級電站和23座鄉村小型電站開工建設,全區新增發電裝機8490千瓦。送電到鄉工程進展順利,67個縣的二期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新增通電鄉285個、行政村1217個,12.2萬農牧民戶解決了用電問題,鄉、村和戶通電率分別達到71%、41%和61%。邦達至鹽井、那曲至比如、日喀則至樟木通縣光纜竣工,全區已有59個縣通光纜。農村衛星電話工程已經啟動。
固定資產投資成果顯著。全年國有及其他投資建成投產項目1478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78.8%;新增固定資產68.21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83.9%。
五、國內貿易
商品市場銷售穩中偏淡。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落實啟動農村市場的措施,使農村商品市場開始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37億元,比上年增長8.8%。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5.49億元,比上年增長5.9%;農村(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7.88億元,增長11.4%,增幅比城市高出5.5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1.21億元,增長22.1%;餐飲業9.45億元,增長27.1%;其他行業2.71億元,下降42.1%。
六、對外貿易和旅游業
進出口總額較大增長。2002年,全區進出口總額為1303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5%。其中:出口8110萬美元,下降1.6%;進口4922萬美元,增長1.6倍。對亞洲出口下降12.1%,對北美洲出口增長3.3倍。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成功舉辦了珠峰文化節、雅礱文化節、賽馬節、雪頓節、杜鵑花節和阿里旅游年等招商引資活動。舉辦了北京******際合作研討會,參加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東西部合作洽談會等國內大型招商引資活動。
旅游業快速發展。全年接待國內旅游者72.5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9.7%,國內旅游收入55899萬元,增長50.8%;接待入境旅游者14.23萬人次,增長11.9%,旅游外匯收入5166萬美元,增長11.4%。實現利潤3463萬元,增長10.9%,實現旅游總收入98777萬元,增長31.6%。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6.2%。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
交通運輸業持續發展。全年完成貨運總量219.20萬噸,比上年增長3.4%。其中:公路貨運量207.70萬噸,增長3.5%;航空1.50萬噸,增長15.4%;管道10萬噸,與上年持平?瓦\總量332.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2%。其中:航空70.65萬人次,增長17.1%;公路262.00萬人次,增長1.5%。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4548萬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184萬元,增長12.5%;電信業務總量66364萬元,增長12.3%。全年新增局用交換機12.13萬門,總容量已達到59.13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19.74萬門,其中住宅電話用戶12.02萬戶。本地網無線接入電話用戶26854戶。全年移動電話新增用戶9.37萬戶,年末用戶達到20.65萬戶。因特網注冊撥號用戶達到5865戶,增長17.3%。
八、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機構存貸款快速增長。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82.97億元,新增70.67億元,同比多增67.93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70.58億元,新增46.92億元,同比多增52.13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0.38億元,新增20.20億元,同比多增9.70億元。全區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21.13億元,新增24.50億元,同比多增15.87億元,其中農業貸款余額3.36億元,新增1.96億元,同比多增0.53億元。個人消費貸款余額7.52億元,新增3.04億元,同比多增2.31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新增2.84億元,同比多增1.77億元。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32.81億元,累計現金支出36.35億元,累計現金凈投放3.54億元。
保險業有了新發展。全年保費(財產險)收入8715萬元,比上年增長9.6%。全年共處理各類賠案5087件,支付各類賠款374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快速發展。2002年,全區安排中小學建設資金3億多元,改善農牧區小學校舍條件,48個縣級初級中學辦學規模擴大。國家還專項安排7000萬元擴大了內地西藏中學和部分省市重點高中對西藏生源的招生規模。全區三所普通高等學校全年本?普猩3414人,比上年增招994人;在校生8438人,比上年增長24.2%。普通高等學校函授部、夜大、成人脫產班本?普猩3266人,在校生5111人。中等專業學校11所,招生2089人,比上年略有增招;在校生6437人,比上年下降5.6%。普通高中招生6754人,比上年增招1112人;在校生18421人,比上年增長19.9%。普通初中招生31219人,比上年增招3038人;在校生72048人,比上年增長27.9%。小學招生6.08萬人,在校生31.96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88.3%。特殊學校招生17人,在校生187人。幼兒園在園幼兒7098人。2002年堆龍德慶縣、扎囊縣和錯那縣達到我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驗收標準;噶爾縣、薩迦縣、聶拉木縣、謝通門縣、芒康縣達到我區普及六年義務教育驗收標準。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職業技術教育和青壯年掃盲取得了新成績。國家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啟動了自治區和昌都、日喀則、林芝等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建設。掃盲工作繼續推進。2002年,林周縣、昌都縣、貢嘎縣、隆孜縣、桑日縣、康馬縣、仁布縣和朗縣等8個縣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已達標。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2002年末,全區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7266人。其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4959人,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240人。全區擁有研究和技術開發機構16個,科技三項經費1750萬元,取得省級以上重點科技成果26項。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較快發展。年末全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5個,演出場次達1000場,群眾藝術館8個,文化館54個。全區文物點達2000多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座,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9處。年末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34座,廣播人口覆蓋率82.6%;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331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81.1%。全年出版報紙44029千印張,各類雜志72.2萬冊,圖書723萬冊。
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積極推進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施藥品集中采購,6個地市進行了縣衛生服務中心的組建工作,啟動了縣衛生服務中心的改革試點。2002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1236個,床位6095張,其中醫院4346張;衛生技術人員7833人,其中執業醫師4029人,注冊護士1537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81個,衛生技術人員774人。婦幼保健機構54個,衛生技術人員421人。農村鄉(鎮)共有衛生院674個,床位1387張,衛生技術人員1389人。農牧區合作醫療穩步發展。全區共有70個縣、654個鄉(鎮)推行了合作醫療,分別占全區縣、鄉(鎮)總數的94.6%和82.1%;參加合作醫療的農牧民達156.81萬人,占農牧民總數的74.3%。
體育事業不斷發展。2002年,我區登山運動員征服6000米以上高峰3座,登頂人數達22人次,其中攀登8000米以上高峰2座。2002年末,全區擁有各類體育場所335個;全年有1.2萬人次參加了全民健身活動。
十一、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年末全區環境保護系統單位74個,其中環境監測站4個,環境監測人員51人。年末全區各類自然保護區已達1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自治區級14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40.08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3.4%。年內全區大中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達到80%以上,對15家區內重點工業企業進行了限期污染治理。拉薩市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和輕微污染天數分別占39.5%、58.6%和1.3%。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總量平穩增長。根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全區年末常住人口266.88萬人,比上年增加3.93萬人。全區人口出生率為18.8‰,人口死亡率為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7‰。
公安部門統計的戶籍人口255.44萬人。
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2002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2元,比上年增長9.0%。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521元,比上年增加117元,增長8.3%。其中工資性收入207元,增加72元。家庭經營的第一產業凈收入1014元,增加31元;家庭經營的第二、三產業凈收入297元,增加66元;轉移性和財產性凈收入210元,增加20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1147元,增加23元,增長2.1%。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城鎮居民平均每人居住面積達18.88平方米,農村居民平均每人居住面積20.56平方米。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工業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