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執行中省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主動作為,精準發力,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全市經濟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40.42億元,剔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57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221.74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96.11億元,增長9.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40337元,比上年增長10.7%。
結構調整加快。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8:66.7:26.5調整為6.6:65.2:28.2,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全年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65.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6%,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非煤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3%,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0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5%。
物價總體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1.8%,漲幅比上年回落1.3個百分點。其中,八大類消費價格指數“六升兩降”:食品上漲3.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漲0.8%、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漲1.4%、交通和通信漲0.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漲1.5%、居住類漲2.4%;煙酒、衣著分別下降0.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累計下降6.9%,降幅與上年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累計下降2%,降幅較上年收窄0.8個百分點。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中向好。全年糧食播種面積90.1萬畝,比上年增長0.6%;其中,夏糧37.2萬畝,下降2.3%;秋糧52.9萬畝,增長2.5%。蔬菜種植面積10.64萬畝,增長5.4%。糧食總產23.39萬噸,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夏糧6.86萬噸,增長6.1%;秋糧16.53萬噸,下降5.6%。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3.4萬千瓦,增長8.1%。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進展順利。9個省級、9個市級農業園區全年完成投資10.54億元。伊利奶牛養殖一期工程順利建成,已引進澳洲奶牛958頭。昊誠集團、雅荷集團實施的現代農業項目、優美小鎮建設順利推進。以櫻桃、草莓、葡萄等特色采摘農業為主的現代休閑農業發展勢頭良好。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負重前行。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99.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6.36億元,增長12.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171.91億元,增長13.9%;輕工業14.45億元,增長0.6%。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95.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四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48.2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增加值106.68億元,增長17.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29.7億元,增長11.1%;有色金屬冶煉及延展加工業0.61億元,下降115.3%;電力生產及供應業11.26億元,下降30.7%。
食品、醫藥以及裝備制造業等接續產業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醫藥制造業1.99億元,增長14%;裝備制造業8.04億元,增長45.7%;食品制造業1.67億元,下降70.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4.6億元,比上年下降7.1%;實現利稅33.8億元,下降18.2%。
在統計的36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5種產品保持增長。其中,煤炭、水泥、水泥熟料、電解鋁、火力發電量等五種主要產品產量“三增兩降”。
建筑業平穩增長。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2.4億元,比上年增長8%。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31家,比上年新增2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91.2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7.63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地市投資和農戶投資)298.57億元,增長21.1%。民間投資131.88億元,增長24.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1.66億元,比上年增長40.8%。其中:住宅投資20.64億元,增長6%;90平方米及以下投資6.34億元,下降33.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4.93億元,增長150.3%。新開工建設保障房11381套,竣工13450套,1.05萬戶入住新居。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全年共簽約各類招商引資項目208個,涉及金額484.43億元。其中合同項目140個,涉及金額237.81億元。首屆海峽兩岸孫思邈中醫藥合作和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辦,簽約項目28個,涉及資金60.03億元,其中中醫藥休閑養生類項目資金占到總簽約項目資金的65%。
五、國內外貿易和旅游業
消費市場緩中趨穩。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55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6.77億元,增長20.1%,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85.5%,市場聚集度不斷提升。
分區域看,城鎮實現零售額64.14億元,比上年增長13.6%;鄉村實現零售額18.41億元,增長15.8%。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172億元,增長18%;住宿業營業額7.28億元,增長15.9%;餐飲業營業額15.18億元,增長21.2%。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230.9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4.6%。
旅游業發展持續提速。與陜文投陜煤化簽訂文化旅游全域戰略合作協議,照金香山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照金鎮成為西北地區首家實現免費wifi全覆蓋的特色旅游小鎮;藥王山文化景區被確定為全省30個重大文化項目之一;玉華宮景區、陳爐古鎮景區、耀州窯博物館等景區建設持續加速。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992.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3.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7%和22%。
六、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平穩發展。全年公路客貨周轉量60.79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3.7%。年末境內公路總里程4109.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2.9公里,國道92.82公里,省道68.7公里,縣道578.17公里,鄉道882.84公里,村道2265.87公里,專用公路58.08公里。全市民用轎車保有量28470輛,增長8.5%;其中,私人轎車24866輛,增長19.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郵政電信發展平穩。年末移動電話用戶88.1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29.34萬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2.26萬戶。年末數字電視在線用戶11.43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用戶13.22萬戶。
全年郵政函件業務31.34萬件,比上年下降17.6%;包裹業務2.12萬件,增長1%;快遞業務91.65萬件,增長65%。全市郵政企業和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0.78億元,下降2.3%;其中,郵政業務總收入0.64億元,快遞業務收入0.14億元,增長48.8%。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財政總收入37.05億元,同口徑增長2.7%;地方財政收入22.06億元,同口徑增長14%。財政支出83.01億元,增長2.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21億元,增長1.6%;教育支出17.39億元,增長5.2%;衛生醫療與計劃生育支出7.15億元,增長25.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4.44億元,增長20.1%;農林水事務支出11.77億元,增長10.7%。
金融運行穩健。全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2家,營業網點147家。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11.85億元,較年初增加19.03億元,增長4.8%。其中,個人儲蓄存款270.07億元,較年初增長8.6%。年末各項貸款余額124.18億元,增長8.4%。其中,短期貸款38.84億元,下降9.5%;中長期貸款69.67億元,增長3.5%。
保險業較快增長。全市共有各類保險業機構22家,分支機構69家。證券機構2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7.48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91億元,增長16.9%;人壽險保費收入4.57億元,增長20.3%。保險業累計賠付
1.55億元,增長6.9%。其中,財產險賠付1.44億元,增長6.7%;人壽險賠付0.11億元,增長10.1%。
八、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
教育事業穩步提升。全市共有各類中小學校155所,在校學生7.66萬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87萬人,普通初中2.14萬人,普通小學3.59萬人。全市擁有特殊教育學校(市聾啞學校)1所,在校生38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566人。各類幼兒園98所,在園兒童1.7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8%。銅川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3541人,較上年增加199人。高考二本上線人數2540人。
科技事業持續發展。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有民營科技企業95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6項,受理專利申請320項,專利申請授權164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全年獲全省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獲楊凌農高會后稷獎10項。
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截止2014年底,全市擁有市級電視臺1座,廣播電臺1座,縣級廣播電臺2個。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5個,文化站28個,公共圖書館5個,圖書總藏量80.8萬冊;影視傳媒公司2家,新增1家;3D影院3個,新增1個。文化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3%。
九、衛生、體育、檔案
衛生事業基礎加強。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90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5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5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5179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6969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2120人,注冊護士2876人,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96人,婦幼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335人。
體育事業穩步發展。舉辦了第八屆市直機關全民健身運動會、“紅色照金杯”第五屆中國西部青少年籃球錦標賽等22項大型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組團參加了全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獲獎牌50枚。其中,金牌7枚。全年銷售體育彩票5097萬元,較上年增長38.4%。
檔案事業平穩發展。全市擁有綜合檔案館5個,專業檔案館1個,大型企業檔案館1個,年末館藏全宗424個,館藏案卷33.48萬卷,保管檔案18.85萬件,館藏資料4.3萬冊。
十、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節能降耗成效明顯。全年對20家重點企業環保設施實行了提標改造,完成了華能銅川照金電廠2#機組煙氣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關閉石渣廠47個,白灰窯12個,拆除燃煤鍋爐183臺。全市萬元GDP能耗下降6.62%,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全年綠化造林13.25萬畝,綠化覆蓋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44%、46.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29天。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通過全國愛衛辦綜合評估。
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41人,比上年下降25.5%。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12人,比上年下降29.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增長平穩。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51萬人,比上年增加0.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2.58萬人,農村人口31.93萬人,年末城鎮化率達到62.22%。人口出生率9.83‰,人口死亡率6.04‰,人口自然增長率3.79‰。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7元,比上年增加2742元,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9169元,比上年增加1029元,增長12.6%。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06萬人,比上年增加132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7.55萬人,比上年增加3393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7.78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8.98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8.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9.53萬人。參加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2.95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99.31%。
全市共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2個,擁有床位1306張。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8.35萬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36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年2020元。
注:1、本公報部分指標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水果產量包括果用瓜,園林水果產量為果業統計監測結果。
3、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4、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
5、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戶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城鎮項目投資、非農戶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
6、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