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統計局
(2015年3月24日)
2014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省一系列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的核心要求,主動作為,苦干實干,全市經濟在新常態下平穩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的良好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就,“三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綜合
實現生產總值991.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98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457.92億元,增長15.4%;第三產業增加值349.15億元,增長9.7%。人均生產總值28908元。
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為18.6%、46.2%和35.2%。同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325.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4%;實現增加值190.49億元,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192.55億元,增長6.8%;林業產值14.12億元,增長6.1%;牧業產值102.53億元,增長3.0%;漁業產值4.50億元,增長7.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81億元,增長3.7%。“豬、藥、茶、菜”四大產業產值204.85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為62.9%。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02.37萬畝,比上年減少1.49萬畝,糧食總產量101.75萬噸,比上年減少0.9%。其中:夏糧25.01萬噸,秋糧76.74萬噸。油料種植面積125.49萬畝,增加0.82萬畝,油料總產18.91萬噸,增長2.4%。
中藥材種植面積143.62萬畝,比上年增加14.15萬畝,產量16.0萬噸,比上年增長8.0%;茶葉實有面積95.68萬畝,增加8.98萬畝,產量3.3萬噸,增長25.2%;蔬菜種植面積94.21萬畝,增加3.64萬畝,產量214.34萬噸,增長5.9%;園林水果實有面積57.54萬畝,增加1.24萬畝,產量43.07萬噸,增長4.7%。
大牲畜出欄10.52萬頭,增長2.2%;生豬出欄416.39萬頭,增長2.9%;牛出欄10.51萬頭,增長2.2%;羊出欄26.11萬頭,增長2.6%;家禽出欄1411.54萬只,增長0.3%。肉類總產量33.54萬噸,增長3.4%,其中豬肉產量29.25萬噸,增長3.7%。禽蛋產量7.14萬噸,下降0.2%。生豬飼養量690.55萬頭,比上年增加5.38萬頭。
三、工業、能源
全部工業完成總產值1128.83億元,增長15.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003.83億元,增長16.6%。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完成產值277.81億元,增長26.9%,重工業完成產值726.02億元,增長13.1%。
規模以上工業30個大類行業中25個保持增長,其中,16個行業增幅超過20%。裝備制造業、有色冶金、能源化工和食品工業四大支柱產業完成總產值860.19億元,增長16.7%,拉動全市工業經濟增長14.3個百分點。
中、省屬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472.48億元,增長19.4%;市、縣屬規上工業完成產值531.36億元,增長14.2%,7個縣區工業產值增幅超過20%。
規上工業產銷率為93.5%。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7.43億元,增長34.3%。
規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415.68萬噸/標準煤,增長6.84%。工業生產用電量56.86億千瓦時。
四、投資、建筑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45.04億元,增長24.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5.49億元,增長19.6%。本年50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1858個,計劃投資總額比上年增加171.58億元,其中,億元以上施工項目91個,比上年減少45個。
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82.10億元,增長18.8%;房屋施工面積898.83萬平方米,增長0.8%;商品房銷售額40.31億元,下降23.7%。
212個重點項目(包括129個重點建設項目和83個重大前期項目)完成投資383.83億元,其中,23個收尾項目完成投資27.85億元,81個續建項目完成投資328.41億元,25個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27.57億元。
資質以上建筑施工企業完成總產值120.87億元,增長17.8%。其中,建筑工程產值完成116.64億元,增長17.2%;竣工產值83.95億元,增長31.5%。簽訂合同金額233.80億元,增長17.8%。建筑業勞動生產率達到23.51萬元/人,增長0.1%,增加0.03萬元。
五、貿易、物價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42億元,增長13.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5.17億元,增長13.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6.25億元,增長12.0%;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247.92億元,增長13.9%,餐飲收入33.50億元,增長10.1%。
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63894萬元,增長40.96%。其中,出口45362萬元,增長9.25%,進口18531萬美元,增長386.89%。
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分別上漲1.8%、0.2%、4.9%、2.8%、3.0%、1.6%、2.3%,交通和通信下降0.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2%。
六、交通、郵電
公路總里程達到18811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6565公里,高速公路465公里。
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55.74萬輛。其中,載客汽車13.42萬輛;載貨汽車2.09萬輛;個人轎車擁有8.15萬輛。公路客運量4252萬人,公路貨運量6910萬噸。
郵電業務總量28.2億元,增長16.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4.1億元,增長16.5%;郵政業務總量4.1億元,增長16.8%。年末固定電話裝機用戶51.33萬戶,增長6.1%;移動電話用戶288.68萬戶,增長5.2%;年末寬帶接入用戶31.7萬戶,增長0.3%。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總收入完成90.95億元,增長8.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89億元,同口徑增長15.55%;財政支出234.00億元,增長9.1%。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1390.67億元,比年初凈增加143.84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944.33億元,比年初凈增加113.23億元。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554.85億元,比年初凈增加63.0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12.64億元,比年初凈增加3.48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378.48億元,比年初凈增加30.48億元。
保險業保費收入30.77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32億元,人壽險保費收入23.45億元。全年各類保險賠款給付支出9.78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3.37億元,人壽險賠付支出6.41億元。
八、教育、科技
擁有普通高等學校3所,研究生教育招生75人,在校研究生363人,畢業生84人;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11467人,在校生42310人,畢業生1068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3所,招生9717人,在校生2.38萬人,畢業生6270人。普通初中、高中學校212所,高中招生2.76萬人,在校生7.96萬人,畢業生2.41萬人;初中招生3.41萬人,在校生10.81萬人,畢業生3.87萬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99%。普通小學700所,招生3.18萬人,在校生19.52萬人,畢業生3.39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共取得科技成果5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項,國內領先和國內先進水平42項。申請專利量1288件,其中發明專利273件,實用新型782件,外觀設計233件。專利授權914件,增長5.2%,其中發明專利51件,實用新型725件,外觀設計138件。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擁有劇場3個,公共圖書館12個,圖書總藏量80.16萬冊;廣播及電視發射臺11座,擁有發射機60部,電視人口覆蓋率99.08%,廣播人口覆蓋率98.3%。
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175個(不含村衛生室),床位數1.74萬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2006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191人,注冊護士7237人,藥師(士)1273人,技師(士)1105人。年末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90.72萬人,參合率99.9%,
群眾體育場地面積合計479.65萬平方米,其中:縣、區全民健身基地面積110.7萬平方米。全年新建體育場地477個(塊),其中:農村健身場414個(塊),城鎮健身場63個(塊),新建場地總面積31.5萬平方米,完成投資7700.4萬元。全市共有體育俱樂部15家,體育社團組織16個。
十、城建、環保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31.7億元。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10.22平方公里,新建、改建道路101.07公里,新增公園綠地面積8.26公頃。中心城市城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約38億元,4條市政道路拓寬改造完成。23個重點鎮建設共開工212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39.2億元。
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41362噸、6962噸、33674噸、33960噸,比上年減少1.2%、1.66%、1.8%、7.63%。
市中心城區大氣環境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355天,優良率達到97.3%。勉縣城區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其余各縣城區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均符合二級標準。市中心城區及各縣區均未檢出酸雨。
境內漢江干流5個監控斷面年均值符合水域功能區化標準。重點監控湖庫水質符合國家Ⅱ類水質標準,14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合格。
市中心城區和7個縣區,除略陽縣區域環境噪聲質量等級為“較差”,中心城區、勉縣、鎮巴縣為“一般”,其他縣城均保持“好”和“較好”水平。
十一、人口、民生和社保
年末戶籍總人口384.1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92.36萬人。常住人口343.15萬人,出生率為9.77‰,死亡率為7.35‰,自然增長率為2.42‰。
城鎮新增就業5.0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2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5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54億元。勞務輸出90.66萬人,勞務輸出培訓25.26萬人,勞務輸出創收176.5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5元,增長11.0%;農民人均純收入7933元,增長12.5%。
年末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7.35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49萬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37.63萬人、22.65萬人、29.48萬人和20.17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01.38萬人。
年末城市低保人數5.87萬人,發放保障金1.78億元;農村低保人數19.3萬人,發放保障金3.33億元。全市優撫補助28730人,發放撫恤金1.7億元。全市已建成各類社會養老服務機構77所,床位15979張,年末在院人數8412人。全年接收社會捐贈款27.77萬元(不含紅十字會、慈善協會)。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