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隴南調查隊
(2021年4月6日)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百年不遇的“8.12”暴洪泥石流災害、脫貧攻堅決勝收官等多重困難挑戰,在市委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頑強拼搏,攻堅克難,全面落實“六穩”、“六保”措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抗洪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全市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就。
一、綜合
經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51.8億元,同比增長2.9%。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2.4億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2.9億元,同比增長1.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66.5億元,同比增長3.2%。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分別為26.93%、9.59%和63.48%,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8.24:22.78:58.98,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上升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下降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7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為102.1,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全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1,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為101.7,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350.34萬畝,比上年增長0.63%;油料種植面積42.28萬畝,比上年增長1.53%;蔬菜種植面積52.37萬畝,比上年增長2.8%。全年糧食總產量82.76萬噸,比上年下降3.09%,其中:夏糧31.93萬噸,比上年增長1.20%;秋糧50.83萬噸,比上年下降5.6%。
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單位產量
糧食萬噸82.76
藥材萬噸17.1
#當歸萬噸1.31
黨參萬噸3.17
油料萬噸5.09
水果萬噸22.55
#蘋果萬噸16.40
茶葉萬噸0.16
蔬菜萬噸75.78
核桃萬噸6.65
花椒萬噸3.34
全年肉類總產量5.54萬噸,同比增長6.95%;藥材產量17.10萬噸,同比增長9.34%;水產品產量0.14萬噸,同比增長27.27%。
三、工業
全年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9%。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5.4%;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2%;中外合資企業增加值增長26.3%。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下降3.1%;重工業增加值增長7.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3.7%。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6.8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4.9億元,比上年增長56.8%。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單位產量
銅精礦含銅量噸925
鉛精礦含鉛量噸44903
鋅精礦含鋅量噸144823
中成藥噸3070
白????酒千升18143
硫酸噸199432
水????泥噸4337291
鐵合?金噸75574
金?屬鋅噸126336
黃???金千克231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下降26.75%。其中:國有投資增速同比下降64.1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3.27%;非國有投資增速同比增長26.06%,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9.07%。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速同比下降62.7%;第二產業投資增速同比下降44.1%;第三產業投資增速同比下降22.4%。
五、交通、郵電、旅游
蘭渝鐵路隴南段222公里。境內公路2697條,其中普通國道5條、國家高速4條,省道39條、省級高速1條、縣道49條、鄉道179條、村道2421條。通車總里程19000.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3.23公里、一級公路2.6公里、二級公路886.39公里、三級公路1007.68公里、四級公路15944.40公里、等外公路585.94公里。全年共完成客運量為3218.66萬人次,同比下降6.07%;完成旅客周轉量為208362.07萬人公里,同比下降3.28%;全市完成公路貨運量為1788.69萬噸,同比下降0.74%;完成貨運周轉量365722萬噸公里,同比增長4.82%;完成全社會運輸總周轉量386558.21萬噸公里,同比增長3.02%。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13億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70.8億元、移動業務總量139.2億元、聯通業務總量1.3億元、郵政業務總量1.6億元。
全年旅游總人數達1535.19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9.28%。旅游綜合收入75.83億元,同比下降35.39%。
六、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5億元,同比下降4.9%。分銷售地看,城鎮實現零售額92.7億元,同比下降5.3%;鄉村實現零售額46.8億元,同比下降4.2%。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45.1億元,同比增長3.8%;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9.0億元,同比下降8.4%;住宿業實現零售額2.1億元,同比下降10.1%;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3.3億元,同比下降9.3%。
七、對外經濟
據蘭州海關統計,2020年隴南市全年進出口總額為20000萬元,同比增長5.3%。其中:出口總額為19909萬元,同比增長5.3%;進口總額91萬元,增速與上年持平。
2020年,隴南市全年共簽約招商引資合同項目64個,簽約資金136億元,續建和新建項目到位資金91.1億元,同比增長9.23%,其中:完成省外到位資金83.5億元,同比增長8.73%。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51億元,同比下降2.7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2億元,同比下降1.72%。稅收收入40.6億元,同比下降1.21%,其中:增值稅20.9億元,同比下降2.04%;消費稅4.9億元,同比下降1.64%;企業所得稅4.1億元,同比下降21.73%;個人所得稅2億元,同比增長27.1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5億元,同比增長19.61%。
全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0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外匯存款431萬美元,折合人民幣0.28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085.1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177.1億元,比上年下降1.8%;住戶存款余額769.8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0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貸款余額
單位:億元,%
指標2020年比上年末增長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085.111.2
#非金融企業存款177.1-1.8
住戶存款769.814.3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08.81.5
#短期貸款161.4-6.0
中長期貸款546.74.0
全年保險費收入17.87億元,同比增長17.04%。其中:財產保險收入6.75億元,同比增長10.74%,人壽保險收入11.12億元,同比增長21.22%。全年賠款5.39億元,同比增長29.64%,其中:財產保險3.96億元,同比增長47.17%,人壽保險1.43億元,同比下降2.47%。
九、教育和文化
年末學校總數2441所,教職工32357人。其中,專任教師30795人。在校學生數511473人,其中:小學在校生225438人、初中生94265人、高中生55254人、中等職業學校16913人、幼兒園104889人、大專院校1445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100%。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94%、99.86%、93.85%。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2萬人,同比增長下降2.8%;初中招生2.98萬人,同比下降7.31%;小學招生3.73萬人,同比下降5.73%。各類普通高校在隴南錄取17961人,同比增長12.34%,各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7445人,同比下降2.86%。
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14個,全年演出3586場,觀眾達20萬人次;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118萬余冊;博物館7個;文化古跡國家級8處、省級43處、市級328處;文物藏量9907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39件/套。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8.21%和98.57%;數字有線電視用戶164285戶,同比增長1.42%。
十、衛生
年末全市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1084個,其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35個、中醫院13個、疾病防控中心10個、社區服務中心(站)30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衛生監督所10個、鄉鎮衛生院217個。擁有病床位14168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022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432人、注冊護士5444人、藥師(士)525人、技師(士)654人、其他2593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20年,隴南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791元,比上年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6元,比上年增長8.3%。
2020年末全市發放失業保險人數539人,同比下降38.0%;城鎮職工醫療保險158811人,同比增長5.1%;城鄉居民醫療保險2491009人,同比增長0.26%;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697948人,同比下降0.04%,工傷保險參保112049人,同比增長8.23%。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3909人,發放低保金2.11億元;農村低保對象175190人,發放低保金5.69億元。
十二、環境保護與安全生產
2020年,全市現有環境監測站9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8.3%;地表水、飲用水達標率均達到100%;區域內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7.1分貝,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68.1分貝。
2020年,全市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23起,死亡24人,受傷16人,直接經濟損失269萬元,事故起數同比下降44%、死亡人數同比下降31%、受傷人數同比增長48%、直接經濟損失同比下降51%。
注:
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隴南發展年鑒--2021》為準。
2、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4、地區生產總值相關指標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并經國家、省統計部門修訂后的2018年數據為基數計算。
5、本公報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數據均為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量。
6、交通、郵電、旅游、招商、外經、環保、安監、金融、保險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數據由相關部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