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青海

海北州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9 21:52:07 來源:海北州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513次

2003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深化各項改革,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

一、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

2003年,全州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在經濟總量中非公有制經濟完成3.27億元,占經濟總量的20.3%,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038元,比上年增長14.3%。

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的構成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9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6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3%、22%、9.2%。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4%、35%、37.6%調整為27.7%、37.1%、35.2%;一、二、三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力,分別為1.1、7.9、3.5個百分點。

二、農牧業

全州農牧業生產在進行退耕還林還草,農作物播種面積下降,局部地區遭受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實現了穩定發展。全地區實現農林牧業增加值4.47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1)實現種植業增加值1.29億元,增長9%;糧食總產量3.58萬噸,油料總產量3.65萬噸,糧油總產量主要受播種面積下降14.2%和6.7%的影響,分別下降了4.8%和5.3%;糧油單產分別增長10.9%和1.4%。(2)實現牧業增加值3.09億元,增長5%。全年出售牲畜91.92萬頭只,比上年增長7.5%,商品率達到35.4%,出售羔羊達到30.9萬只,增長8.9%,羔羊的專業化生產的規模進一步擴大。(3)實現林業增加值0.08億元,比上年下降42.2%。造林合格面積7867公頃,下降55.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從全年來看,工業生產增速逐月加快,到年底全地區累計實現增加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州縣屬2.58億元,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91億元,增長27.2%,均為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呈上升的有:原煤180萬噸,增長39.3%;發電量3.9億度,增長15.5%;鋁錠1.46萬噸,增長30.5%;食用植物油7232噸,增長41.7%;鮮凍畜肉2951噸,增長49.1%;鐵合金8456噸,增長84%;碳化硅4200噸,增長43%;鉛鋅精粉4924噸,增長168%;網圍欄408噸,增長24%。下降的有:石棉絨1.42萬噸,下降1.3%;銅金屬含銅量0.74萬噸,下降26%。

2003年,全州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10家,全年實現增加值1770萬元,比上年增長18.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4%;房屋建筑竣工面積6.9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8倍。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79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其中:州縣屬完成7.66億元,增長27.2%;基本建設6.44億元,增長38.2%,更新改造0.3億元,增長7.1%,城鄉集體0.01億元,下降72%,城鄉私人0.9億元,下降13%。從投資的重點領域看,基礎設施建設29903萬元,增長6%,生態建設9841萬元,增長2.6%;農業31147萬元,增長21.2%;工業33793萬元,增長23.8%;教育文化科技衛生事業2537萬元,增長5%;小城鎮建設15431萬元,下降3.8%。

全地區新增固定資產6.3億元,比上年下降18.8%,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71.7%,其中州縣屬新增固定資產5.3億元,下降24%,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69%。全地區施工項目223個,其中本年新開工166個,竣工163個,項目竣工率73%。州縣屬施工項目186個,其中本年新開工141個,竣工141個,項目竣工率75.8%。

五、消費品市場

2003年,我州成功舉辦了建州五十周年慶典和第二屆王洛賓音樂藝術旅游節,并積極配合完成了第二屆環青海湖自行車賽和張健橫渡青海湖等大型活動。文化搭臺經貿唱戲,使消費品市場趨向活躍,從而擴大了消費需求。

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縣的零售3.21億元,增長12.3%;縣以下的零售0.41億元,增長11.1%;批發零售貿易業2.91億元,增長11.1%;餐飲業0.71億元,增長24.1%。個體和私營經濟完成3.09萬元,增長15.7%,所占市場份額由上年的82.6%上升為本期的85.2%,提高2.6個百分點,成為促進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的主要因素。

六、交通和郵電

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和擴大內需的有效拉動,全州交通運輸和郵電業呈現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全社會公路運輸業完成客運量20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16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7.4%;貨運量279萬噸,貨運周轉量2.58億噸公里,增長7.9%;郵電通信企業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135萬元,增長18%,移動用戶和固定電話用戶分別達到2.9和1.98萬戶,增長了93%和10%。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2003年,全州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489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國稅收入911萬元,增長18.4%;地稅收入3474萬元,增長14.1%;財政組織收入3104萬元,增長6%。完成一般預算支出41645萬元,增長17.5%,其中:經濟建設類支出8904萬元,增長19.9%;公共類支出25931萬元,增長13.9%;社會保障類支出5437萬元,增長28.4%;其它類支出1373萬元,增長33.8%。加強了對農牧業的支持力度,確保了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及離退休人員的工資發放,促進了社會保障的不斷完善,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

金融運行平穩。截止12月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企業存款2.5億元,增長13.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5.72億元,增長12.5%。各項貸款余額5.49億元,增長24.3%;其中短期貸款3.61億元,增長21.2%;中長期貸款1.59億元,增長56.6%。貸款規模的快速增長,扭轉了長期以來我州金融貸款小于存款,存貸差并呈擴大趨勢,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保險事業不斷完善和發展。全年完成保費收入1378萬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財產險收入123萬元,增長14.9%,人壽險402萬元,下降12.4%。保險賠款支出775萬元,增長22.2%,其中財產賠款支出463萬元,增長19.6%,人壽賠款支出312萬元,增長26.3%。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全面進步。全州各類學校229所,招生人數13869人,在校學生46015人,畢業生11522人。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招生人數101人,在校學生337人,畢業生97人;普通中學26所,招生人數4835人,在校學生12538人,畢業生3511人;職業初中學校1所,招生人數150人,在校學生300人,畢業生137人;小學192所,招生人數5645人,在校學生28988人,畢業生4534人,全州學齡兒童入學率97.9%;幼兒園6所,招生人數3135人,在校學生3826人,畢業生324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招生人數3人,在校學生26人,畢業生3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學技術進一步提高。2003年,全州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480人,其中自然科學專業技術人員1598人,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35.7%;社會科學專業技術人員2882人,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64.3%。科技項目方面,《良種肉羊胚胎移植技術》項目被列入科技部項目;《肉羊快速高效飼養技術推廣》、《海晏縣畜牧業現代化示范技術推廣》等8個項目被省科技廳立項;州上確定《優質青稞新品種北青六號推廣示范》等4個科技項目。同時對《六味藏紅丸研究開發》等4個省州級項目進行了檢查驗收,這些項目的組織實施對我州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科技培訓方面,全州共舉辦培訓班58期,培訓人數5379人,其中婦女580人,發放各類科技資料8800冊(份)。通過培訓,使廣大農牧民群眾掌握了一定的科技知識,為提高農牧業科技含量奠定了基礎。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更加繁榮。2003年,全州藝術事業機構1個、電影事業機構8個、圖書館5個、群眾文化館(室)20個、文物管理機構5個、廣播站和電視臺(站)各5個,全州電視人口覆蓋率94.5%,全年采播電視新聞950條,其中藏語新聞810條;各類專題片19部,其中藏語專題片2部。編排播出《黨建視點》和《新聞視點》14部、《影視劇場》464期、《藝海采風》68期、《圖文信息》360期、公益廣告142條、防治“非典”專題片4部,在億萬農民健康行動中播發新聞52條、圖文信息16條,首次開辦了《兒童劇場》。全年創作歌曲作品5首,舞蹈作品8個,舉辦各類演出90場,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120場次。成功舉辦了海北五十年州慶暨第二屆王洛賓音樂藝術旅游節和門源縣慶暨第四屆“祁連山之夏—油菜花藝術節”。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2003年,全州共有衛生機構61個,床位778張,從業人員115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996人。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全州共設立疫情報告網點345個,實行“零病例”日報制度,報告率達到100%,取得了預防“非典”的階段性勝利。州、縣、鄉醫療機構和村衛生室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全面實施,全州招標藥品平均降價幅度為17.4%,州、縣、鄉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招標藥品占常用藥品的比例達到90%,招標藥品采購全額占藥品采購金額的比例達到80%以上,州、縣醫院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降至53%和61.2%。州縣醫院設立濟困助困病床28張,共接診門診病人8275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7人次。全州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達到96%。。全州95.3%的村衛生室列入等級行列,實行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比例達到100%,鄉鎮衛生和農村牧區醫療條件改善步伐加快。

體育事業活力增強。我州代表青海省參加了第七屆全國民運會馬上項目的比賽,參賽的9名騎手獲得銅牌1枚、五至八名6個,其中馬上三項比賽獲得第五和第八名各1個,填補了我省在全國民運會上該項目無名次的空白;成功舉辦了海北州第七屆少數民族運動會,全州各縣、場、礦的13支代表隊參加了9個大項19個小項的比賽,角逐出111枚獎牌;圓滿完成了第二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海北賽段的組織配合工作;州體校田徑班代表海北州參加了全省中學生運動會,獲金牌1枚、2枚,四至六名6個。向省體校輸送優秀體育人才6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3年,經公安部門統計,全州人口26.75萬人,年內出生人口3772人,出生率14.14‰;年內死亡人口893人,死亡率3.35‰;自然增加人口2879人,自然增長率10.79‰。

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全地區在崗職工人數為2.28萬人,增長18.5%,職工工資總額28141萬元,增長14.2%。根據城鄉住戶抽樣調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512元,比上年增長10.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1705元,增長7.9%。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州年內安置城鎮下崗及失業人員2713人,失業率控制在3.9%;農牧區剩余勞動力外出轉移就業34426人;城鎮14053名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對農牧區9731名特困群眾發放救助資金107萬元;解決了448名州直國有破產企業職工的一次性安置問題,發放安置費500萬元;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面、按時、足額發放。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曰本高清色影视频日本高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 亚洲理论欧美理论在线看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婷婷综合一区二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蜜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