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新疆

克拉瑪依市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9 23:09:30 來源:克拉瑪依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379次

克拉瑪依市統計局

2003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在全疆率先實現城市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抓緊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進一步加大城市基礎建設和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戰勝了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全年克拉瑪依市生產總值216億元(現價,全口徑),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6%,增幅提高3.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8億元,增長17.3%,第二產業增加值185.0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30.2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0.4:85.6:14.0。

一、油氣勘探

新疆油田公司油氣勘探工作按照“強化腹部主戰場,深化西北緣、準東油區,突破南緣山前帶”的部署原則,加大巖性圈閉識別評價研究和技術攻關力度,甩開勘探,油氣預探取得了一項重大突破、一個新發現、兩個重要苗頭的成果;油藏評價獲得三個重要進展。全年完成二維地震工作量1712千米,三維地震地下滿覆蓋面積1833平方千米。勘探鉆井59口,其中獲工業油氣流井數為23口。完成鉆井進尺18.3萬米。

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811萬噸,可采儲量1326.6萬噸;新增控制油氣地質儲量8937萬噸,新增預測油氣地質儲量15121萬噸,為油田增儲上產、提高效益打下了資源基礎。

二、油氣及煉化生產

新疆油田公司通過提高開井數和油井生產時率,加大老區優化注水和油田綜合治理,加快新區產能建設和新井投產速度,保持了油氣產量的平穩增長。全年生產原油1060.1萬噸,比上年增長5.5%。生產天然氣22.1億立方米,增長9.5%。

石油煉化企業堅持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提高產品質量,努力降低成本費用,企業效益比上年有所提高。全年加工原油650.7萬噸,比上年增長5.3%;四大類產品產量達416萬噸,增長1.6%,其中汽油、柴油和煤油產量分別增長4.0%、1.9%和1.2%,潤滑油產量下降8.4%;生產乙烯23.6萬噸,比上年增長49.9%。

全年石油石化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68.3億元(現價),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7.3%。

三、石油工程技術服務

新疆石油管理局圍繞建設“強、精、特”特色現代企業的戰略,穩步推進各項改革,充分發揮設備和技術優勢,積極拓展內外部市場,初步形成油區內、國內、國外三大戰略目標市場格局,促進了主營業務的快速發展,較好的完成了生產經營目標。全年實現經營收入68.5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66.8億元,擺脫了三年來低速增長的局面。

外部市場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實現外部收入8.8億元,增長4.9%。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0.8億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石油工業完成投資78.6億元,比上年增長4.6%;市政及房地產投資完成12.1億元,增長3.7%。

新疆油田公司全年完成投資64.2億元,比上年增長16.8%。新增原油生產能力165.6萬噸/年,新增天然氣生產能力4.45億立方米/年。

煉油和化工建設取得新進展。克拉瑪依石化公司投資的丙烷脫瀝青項目建成投產,可年產高等級道路瀝青50萬噸,此項目填補了西北地區無高等級瀝青生產的空白。獨山子石化公司餾分油加氫裂化項目建成投產。

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環境有較大改善。對中心城區勝利路、天山路等11條道路進行了改造;完成了國道217線克獨段改造工程并順利通車。加大了新行政區和西南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了污水回用系統和綠化管網建設。

由于福利分房完全取消和部分居民居住地從外灘向中心城區轉移,給房地產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4.6億元,比上年增長83.4%。其中房屋建設投資額完成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6.6%,全市竣工房屋面積38.6萬平方米,增長105.8%。

為解決我市城鎮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投資1000萬元,在全疆率先啟動廉租住房工程,建成廉租房200套。

建筑業平穩增長。全市獨立核算建筑企業共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9.5億元,與上年同口徑相比增長1.1%,竣工產值為33.6億元,增長26.2%。建筑施工房屋面積97.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1.5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63.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5萬平方米。

五、地方工業

地方工業生產總規模繼續擴大,但增速明顯放緩。全年鄉及鄉以上地方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3.6億元(現價),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0%。非國有工業企業繼續在地方工業中占主導地位,股份制企業仍是帶領地方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

按登記注冊分,國有企業工業總產值為1.6億元,增長12.3%;集體企業工業總產值為4.7億元,增長5.7%;有限責任及股份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15.7億元,下降11.6%;私營、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工業總產值為1.1億元,增長25.7%。

六、農牧業

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以做穩接續產業、實現多元化開發新突破為總體要求,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中心,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科技富民工程,穩步實施了“三北”四期防護林和退耕還林工程。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2381.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0.3%。其中農業增長12.9%;林業下降41.0%;畜牧業增長197.6%;漁業增長12.4%。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減糧、增經、優棉、強畜、壯龍頭”的發展思路,調整種植業結構。注重提高糧食單產和綜合生產能力,重點抓好棉花生產,提高單產和效益。全年各種農作物播種面積6.8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70公頃,下降9.8%;棉花種植面積增長3.2%,受低溫災害的影響,產量下降8.2%,但棉花(籽棉)平均收購價格同比增長50%,使棉花增收成為今年農牧民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中草藥種植面積297公頃,增長45%。

開發區加快大農業綜合開發,穩步推進替補產業健康發展。林紙基地完成造林總面積4300多公頃,其中,原料林587公頃,生物隔離帶、防護林115公頃。現有肉牛良種繁育場兩個,年底存欄良種牛1600頭,改良、育肥牛1.55萬頭;擁有日產30噸的乳品廠,生產各類乳制品2000噸,系列產品達到10余種,占據了我市的主要市場,產銷率達到90%。開發區各類作物種植面積4927公頃,其中苜蓿292公頃,打瓜2487公頃,棉花815公頃,中草藥210公頃,蔬菜瓜果等其他作物種植面積873公頃。農作物生產呈現“三高”現象,表現為作物播種面積高,農產品市場價格高,農作物單產提高。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郵政、電信

郵電業繼續堅持“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全面發展”的經營方針,業務收入保持穩步增長的勢頭。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3120.3萬元,比上年增長2.5%。電信業加快網絡建設,通信能力進一步提高。移動業務繼續高速增長,全年完成移動業務總量45253.7萬元(新口徑),比上年增長36%。完成尋呼業務總量360.2萬元,下降8.1%。

截止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17.35萬戶,比上年增長5.7%,移動電話用戶16萬戶,比上年增長36.7%,國際互聯網用戶2.25萬戶,比上年增長31.0%。

八、國內貿易、旅游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總體運行保持了穩中有增的態勢。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億元(新口徑),比上年增長12.4%,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0.4%。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6%;汽車銷售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成為2003年我市消費品零售市場的增長亮點;餐飲業零售額2.2億元,增長5.2%。

旅游業克服非典影響穩步恢復。年末我市有涉外星級賓館11家(三星級5家、二星級6家),旅行社12家,旅游企業發展到80多家,旅游從業人員2800余人,比上年增加近500人;全年接待游客16.7萬人次,增長9.2%;旅游業收入1.1億元,增長9.3%。通過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活動,不斷完善我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知名度、推動旅游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受全國總體物價形勢及本地價格調整的影響,物價水平明顯上升。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比上年上升2.8%;商品零售價格上升1.8%。

九、財政、金融、保險

全年地方財政各項收入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增值稅增長2%,營業稅增長20.9%,企業所得稅下降14.6%。地方財政各項支出14.8億元,增長14.1%。其中:基本建設支出達到3.1億元,增長21.7%;城市維護費支出1.8億元,增長15.5%;文教衛生事業支出和行政管理費支出分別增長16.5%和21.8%。

年末我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71.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8.8億元,增長20.2%。年末各項貸款余額為50.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3.7億元,增長37.4%;其中短期貸款29.1億元,增長22.4%,占各項貸款余額的57.9%。截止年末,我市國有銀行發放消費貸款余額5.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5億元,住房消費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是拉動個人消費信貸增長的主要動力。全年各項現金收入328.6億元,增長5.8%;各項現金支出339.2億元,增長4.7%;現金收支相抵,貨幣凈投放10.6億元,下降20.3%。

全年保險費收入44733.7萬元,比上年增長24.5%。其中財產險收入14852.7萬元,壽險收入29881.0萬元,分別增長16.3%和29.0%。賠款金額7508.9萬元,增長32.5%。其中財產險賠付7035.1萬元,增長38.5%;壽險賠付473.8萬元,下降19.2%。

十、科技、教育、環保

科技創先成效顯著。我市通過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考核,成為全疆首批通過考核的地級市。克拉瑪依區、獨山子區順利通過全國先進市縣區科技進步考核,白堿灘繼續保持“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區)”的榮譽稱號。

科技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科技資金投資重點進一步集中,確保了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全社會科技經費投入達到3.8億元。全年獲各種科技進步獎勵223項,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3項。

積極推廣農業先進技術,進一步做好我市的科技富民工作。組織實施了第十四屆“科技之冬”技術培訓活動和科技三下鄉活動。擇優扶持建立科技示范村2個,科技示范戶39戶次。

積極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截止2003年末,我市民營科技企業有66家,民營科技企業從業人員達2461人,企業技工貿總收入、凈利潤、上繳稅金比上年均有明顯增長,民營科技企業逐步成為我市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的主體之一。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市局共有大中專院校2所,聾啞學校1所,普通中學19所,普通小學31所,幼兒園26所。其中自治區示范性高級中學2所、規范化小學、幼兒園3所和7所,94%的學校、73.3%的幼兒園達到了一類學校或幼兒園的標準。

普通教育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入學率為100%,小學生合格率為100%,初中升普通高中入學率82.4%,比上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初中畢業率為98%,優良率為24.5%,高中錄取率達75%,高中畢業率為87.4%,優良率為14.2%。

高校招生考試取得好成績。普通高考民漢綜合上線率達到77.2%,其中:漢語言上線率71.2%,民語言上線率91.7%;民漢大專以上錄取率達81.0%,其中:漢語言大專以上錄取率為81.4%,民語言大專以上錄取率為80.0%。

職工學歷教育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在校各類函授生達1萬余人,全年參加成人自學考試的考生7000余人次,有150余人次取得了自考畢業證。

以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為目標,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綠化及生態防護林建設,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全年共植樹175.8萬株,新增綠地面積253.4公頃,全市建成區綠地率新增3.9個百分點,達到31.7%。加快居民小區的改造,獨山子區的居民小區改造全部完成,克拉瑪依區、白堿灘區分別改造12個和7個小區,完成市區16個居民小區部分住宅樓的外墻粉刷,居民的生活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

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白楊河地表水和百口泉地下水的水質良好,所有監測項目均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其中絕大部分達到Ⅱ類水質標準。空氣環境質量逐步提高,全年達到國家級Ⅰ、Ⅱ級天數達到100%,Ⅰ級天數占全年天數的47.7%,Ⅱ級天數占全年天數的52.3%。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為100%,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100%。我市獲得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的“人居環境建設先進市”、建設部授予的“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獨山子區榮獲“中國人居環境建設范例獎”。

加強企業污染治理工作,城市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加大了污染治理的投入,完善了一批污染治理設施,全年各企業共投入治理資金上億元。其中:投資8700萬元,實施了克拉瑪依市電廠熱電聯供工程,新建120噸新城區鍋爐房,同時對市區供熱鍋爐房的除塵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投資3000萬元,對油田管外漏油井進行治理,實施六九區污水處理回用工程,進行落地油污染防治工作。年末,我市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的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指標,污染物排放全部達標,排污費征收率、解繳率為10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一、文化、衛生、體育

年末,全市有群眾藝術館、職工文化中心、少年宮、少兒活動中心、圖書館各一座,有專業和業余演出團體、業余藝術學校各一個,有廣播電臺、電視臺各一座,有電視轉播及發射臺2座、衛星地面站30座。

共參與自治區以上的各類文化藝術比賽42次,獲得各類文藝獎項368個,其中獲得國際和國家級獎項74個。

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截止年底,全市共有各種文化經營戶788家。

圖書館全年接待讀者18.4萬多人次,借閱書刊30.97萬余冊次,辦理借書證近8900余個;館外設服務網點20多個,輪回送書刊60余次,1.26萬余冊。郵政局全年發行報紙686萬份、雜志122萬冊,新華書店發行圖書411.05萬冊,人均購書繼續保持全疆領先地位。

衛生事業以抗擊“非典”為中心,積極開展疾病控制和預防。醫療機構全年共診療病人222.8萬人次,住院病人治愈率68.4%,好轉率28.75%,病床使用率82.35%。血液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自采率達到80.85%,基本滿足臨床用血。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進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已建成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我市有綜合性醫院5所,鄉級衛生院2所,衛生防疫機構4所,擁有病床1593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183人,其中執業醫師881人,執業助理醫師57人,注冊護士946人,藥劑人員147人,檢驗人員及其他人員152人。

2003年12月國家愛衛會授予我市“國家衛生城市”稱號。

年內競技體育取得好成績。在自治區第十屆運動會上,獲得地州市組4枚金牌、3枚銀牌,青少年足球隊獲得自治區十運會足球冠軍,石油體協獲得行業組11枚金牌、12枚銀牌、14枚銅牌,團體總分第二名。在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取得3塊金牌、5塊銀牌、2塊銅牌,并打破2項世界紀錄、4項全國紀錄的好成績。在自治區第二屆社區全民健身運動會上,獲2枚金牌、2枚銀牌、4枚銅牌,團體總分位居第二。

十二、人民生活、人口

根據城鎮居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全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818.3元,比上年增長3.5%,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6.1%。年末城鎮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89.81億元,比上年增長16.9%。每百戶居民彩電、冰箱、空調的擁有量分別為120臺、100臺、48臺,電腦35臺,音響、影碟機、攝像機、廚房電器等的家用設備普及率繼續提高。為改善居民家庭居住條件,全年市局共建成經濟適用房4656余套,總面積47.36萬平方米。

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356元,比上年增收495元,增長12.8%。實施了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農牧民人均減負185.4元,減幅達59.5%。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通過各種途徑實現就業、再就業4197人。特殊困難群體實現就業233人,其中:“4050”人員181人,享受低保家庭失業人員5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全年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5067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07488人,新增擴面人數1105人;醫療參保人數148032人,新增擴面人數2238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基金收繳率均達到95%以上,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保持在100%。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取率達到100%,新增殘疾人就業48人,具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率超過90%,保障了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全年救助困難家庭的學生648名,發放救助金111.5萬元;救助患重大疾病困難家庭35戶,累計發放救助金4.96萬元。

人口增長仍保持較低水平。年末,全市總人口(不含轄區內兵團人口)為306042人,其中常住人口為261118人,暫住人口為44924人。在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35337人,占51.83%,女性人口125781人,占48.17%,少數民族64412人,占24.67%,漢族196706人,占75.33%。各區常住人口數分別為:獨山子區48187人,克拉瑪依區148992人,白堿灘區57974人,烏爾禾區5965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9‰。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婷婷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制服丝袜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区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