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地區統計局
2004年,在地委、行署的正確領導下,地區各族人民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地委擴大會議的決策部署,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狠抓落實,創新機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各項改革,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經濟全面協調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事業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為吐魯番地區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綜合
地區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7.5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58%,其中:地方屬完成49.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10%。從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94億元,比上年增長10.43%,加快0.6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4.30億元,比上年增長12.5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1.21%、65.89%、22.90%。第一、二、三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分別為10.28%、66.48%和23.24%。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951元,比上年增長11.33%。
市場價格總水平上漲。2004年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水平104.67%,比上年提高2.37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類價格110.24%,比上年提高2.24個百分點;煙酒及日用品類103.35%,比上年提高2.75個百分點;衣著類102.94%,提高3.94個百分點;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類97.10%,提高2個百分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97.70%,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99.19%,比上年下降1.41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類96.50%,下降2.3個百分點;居住類108.62%,提高4.52個百分點。全年商品零售價格103.05%,比上年提高3.65個百分點。生產領域價格回升,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153.48%。
年末全地區從業人員30.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萬人,增長5.68%。城鎮從業人員2.8萬人,比上年增長8.41%;城鄉私營及個體從業人員5.23萬人,比上年增長15.79%。全社會從業人員按一、二、三次產業分比重分別為61.3%、13.18%、25.52%,同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8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比上年提高0.06和0.78個百分點。落實就業再就業工作,化解就業壓力。全年通過各種途徑有8000人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全地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比上年末提高0.26個百分點。
二、農業
2004年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積極培育區域特色化種植業,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農業生產增產豐收,增速實現兩位數增長,是近幾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全年地區農業總產值18.3億元,比上年增長12.76%。其中:種植業完成產值13.66億元,增長16.55%;林業完成產值0.18億元,下降17.27%;畜牧業完成產值4.07億元,增長3%;服務業產值0.37億元,增長5.01%。
種植業結構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日趨合理。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8.35萬畝,比上年減少2.54萬畝,下降8.22%;棉花種植面積21.23萬畝,增長31.38%;葡萄種植面積40.95萬畝,比上年增加0.2萬畝,增長0.49%;蔬菜面積4.91萬畝,增長2.5%;瓜類面積7.41萬畝,下降5%;孜然面積6.17萬畝,下降33.15%。
主要農作物產量呈兩降四增。糧食、孜然產量受種植面積的影響減產,棉花、蔬菜、瓜類、葡萄產量均呈現增長。全年糧食產量77905噸,比上年減產9047噸,下降10.40%;孜然產量4175噸,比上年下降25.55%;棉花、蔬菜、瓜類、葡萄產量分別為18519噸、126085噸、135116噸、610812噸,比上年增長45.69%、4.13%、0.25%和21.08%。大力發展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年末全地區葡萄無公害生產率達到56%,哈密瓜65%,蔬菜為60%,并啟動了鮮食葡萄原產地域證明商標貼標銷售。
設施農業發展迅猛。年末全地區溫室和連棟大棚面積達1.35萬畝,落實設施農業資金13416萬元。溫室大棚蔬菜產量21250噸,比上年增長9.8倍。全年蔬菜產值10607萬元,比上年增長4.81%。
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提高牲畜商品率,年末牲畜存欄頭數113.01萬頭(只),比上年增長3.84%。全年肉產量40759噸,比上年增長15.68%;牛奶產量17850噸,比上年增長8.8%;禽蛋產量437噸,比上年增長6.07%;牲畜商品率97%;水產品產量290噸,下降0.4%。全年牛羊育肥260萬頭(只),比上年增長10.64%;新增育肥戶1464戶,發放牛羊育肥貸款8700萬元,在農牧民人均增收288元中,有77元來自畜牧業。
年末全地區農業機械總動力46608萬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2.35億千瓦小時,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7.22萬畝。
三、工業與建筑業
工業生產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生產與效益同步增長。2004年地區完成全口徑工業總產值87.93億元,比上年增長24.27%。其中:地方屬工業總產值23.85億元,比上年增長31.22%;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83.47億元,比上年增長28.0%。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產值71.29億元,比上年增長18.6%;集體企業完成產值1.53億元,比上年增長2.6%;股份制企業完成產值70.91億元,增長23.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產值2.03億元,增長29%。重工業完成產值79.66億元,增長32.6%;輕工業完成產值3.81億元,下降8.7%。工業園區建設速度加快,現已有87戶企業進駐園區,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能源、原材料生產快速增長。原油產量225萬噸,比上年下降4.3%;原油加工量5.9萬噸,增長12.2%;天然氣13.3億立方米,增長7.5%;原煤產量180.2萬噸,增長16.7%;鐵礦石原礦量109.6萬噸,增長4.56倍;花崗巖板材231.5萬平方米,增長64.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工業經濟效益再上新水平。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的促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30.1億元,比上年增長56.25%;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682.6%,比上年提高151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產品銷售率98.23%,比上年下降0.9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1.76%,下降4.96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37.68%,提高8.98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09.81%,提高13.61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5.03次,提高1.44次;成本費用利潤率74.5%,提高18.68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398417.46元/人,比上年增加78937.87元/人。
2004年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1559萬元,比上年下降31.2%,施工房屋面積25.76萬平方米,實現利潤91萬元。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5330萬元,比上年增長27.1%,其中:地方屬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4201萬元,比上年增長1.59%。基本建設投資完成353410萬元,比上年增長37.48%;更新改造投完成55569萬元,比上年下降7.97%;其他投資完成6296萬元,比上年下降5.76%;房地產投資完成9874萬元,比上年增長7.74%;城鎮私人建房投資完成1838萬元,下降44.18%;農村投資完成8343萬元,比上年增長40.74%。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投資均呈現增長。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4024萬元,比上年增長1.13倍,其中設施農業完成投資17878萬元,占第一產業投資比重的74.42%,是拉動第一產業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第二產業投資完成321773萬元,增長27.74%,其中:工業完成321143萬元,增長27.84%,在工業中,采礦業完成投資270358萬元,比上年增長48.1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89533萬元,受基礎建設投資快速增長的影響,比上年增長27.72%,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68.30%;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增長24.30%;水利投資增長6.95%;文化投資增長1.33倍;公共管理增長1.49倍。
商品住宅房銷售旺盛。全年商品住宅房完成投資6875萬元,比上年增長2.08倍。全年房地產施工房屋面積15.43萬平方米,增長14.38%;房屋竣工面積7.2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2.6%;商品房銷售面積9.76萬平方米,增長28.76%;商品房銷售額9999萬元,增長10.08%。其中:住宅銷售額8511萬元,增長0.19%。
重點項目進展順利,主要項目有:吐哈石油、天然氣項目、吐魯番群藝館、4萬畝設施農業生產基地、鄯善縣鑫寶鐵業20萬噸球團項目、鄯善縣發達鋼鐵廠8萬噸生鐵等項目形成一批新的生產能力。本年新增生產能力:天然原油開采28萬噸/年;天然氣開采3億立方米;鐵礦石成品礦28.8萬噸/年;生鐵29.6萬噸/年;城市供熱能力59噸/小時;熱水24兆瓦/小時。
五、國內貿易
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假日消費”及旅游業的升溫,帶動新型商業理念和經營方式的轉變,促進消費品市場快速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223萬元,比上年增長13.0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0.18%。其中:縣及縣以上消費品零售額80305萬元,比上年增長15.37%,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7918萬元,比上年增長6.80%。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80063萬元,增長13.86%;餐飲業零售額27588萬元,增長12.31%。
六、對外貿易
外貿進出口大幅度增長。全地區外貿進出口額463.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9.92%。其中:出口總額253.8萬美元,下降25.01%;進口總額209.9萬美元,增長10.38倍。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全年交通運輸完成貨運量685萬噸,比上年增長4.1%;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72189萬噸公里,增長30.57%。全年公路客運量973萬人,比上年增長1.35%;客運周轉量50493萬人公里,下降2.92%。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21895萬元,比上年增長19.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94624戶,增長61.98%。移動電話用戶131586戶,比上年增長14.45%。小靈通用戶38941戶,增長86.7%。年末全地區固定電話普及率為33.8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22.8部/百人。
突出旅游文化內涵,提升旅游整體競爭力,使旅游業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總人數299.33萬人次,增長36.06%,其中:國內旅游人數282.88萬人次,增長34.7%;國外旅游人數16.45萬人次,增長64.5%。實現旅游收入5.6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9.32%;
八、財政、金融、保險業
2004年地區財稅部門狠抓重點稅種、稅源、稅收的組織工作,強化非稅收入,確保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2387萬元,比上年增長10.23%,增收4862萬元。在主要稅種中:增值稅完成20243萬元,增長16.46%;營業稅完成10253萬元,增長8.01%;企業所得稅完成1032萬元,增長32.14%;個人所得稅完成1482萬元,增長5.33%;資源稅完成1728萬元,增長15.66%。
通過優化支出結構,提升財政支出效益,確保了各項事業較快發展。全年地方財政支出82156萬元,增長4.16%,其中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增長14.29%,科技三項費用增長16.23%,農業支出增長5.3%,教育支出增長6.63%。
金融運行平穩。年末地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5.53億元,增長9.52%。其中:企業存款16.85億元,下降0.5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33.77億元,增長13.86%。年末全地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4.54億元,下降2.59%。其中:農業貸款余額4.45億元,增長0.69%;工業貸款余額1.41億元,下降37.31%;個人消費貸款3.71億元,其中住房貸款2.23億元,比年初增加0.24億元。發放下崗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306.4萬元。全年各項現金收入169.69億元,各項現金支出181.14億元,貨幣凈投放11.44億元,增長6.23%。年末金融機構備付金率水平為10.12%,提高2.39個百分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地區實現各項保費收入13791萬元,比上年下降14.47%。其中:財產保險費收入6723.4萬元,比上年增長0.99%;人壽險保費收入7067.2萬元,下降25.35%。全年支付各類保險賠款5659.2萬元,增長6.32%,其中:人壽險賠款1955.4萬元,下降8.19%;財產險賠款3703.84萬元,增長15.99%。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通過整合教育資源,推進“雙語”教學,使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年末全地區有各類學校241所,其中:中等專業學校11所,普通中學95所,小學校118所,幼兒園17所。有中學生44297人,小學生54858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259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城鎮為99.58%,農村為99.58%。
堅持實施“科教興吐”戰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使科技研究開發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地區共有科技特派員139人,其中:地區本級3人,吐魯番市48人,鄯善縣31人,托克遜縣47人。爭取項目資金190萬元,比上年增長31.03%。
年內有8個項目獲得鑒定、驗收。完成了“難選硫化礦高硫銅鋅浮選分離工藝”項目、“精品哈密瓜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南美白對蝦引進淡化養殖及推廣”項目的自治區成果鑒定。對“無核白葡萄粗儲藏保鮮技術”項目、“新春10號實驗、示范、推廣”項目、“精品瓜實驗、示范基地”項目、“果樹保護地栽培、實驗、示范基地”及托克遜人民醫院新疆少數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養科研專項項目進行了驗收,并順利承辦了第十屆全國葡萄學術研討會。
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力度加大。全年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共抽查377戶生產、經銷企業的產(商)品506批次,批次合格率為86.4%,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流通領域抽查346家企業產品439批次,批次合格率為68.8%。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2766臺件,受檢率95%以上。
十、文化、衛生
文化事業穩步發展。交河故城申報世界遺產工作進度加快,《吐魯番史》出版發行。全年全地區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3個,公共圖書館3個,博物館1個。廣播電視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和“西新工程”第一期工程建設,地區有廣播電視臺3座,電視臺1座。調頻轉播發射臺15座,電視轉播發射臺8座。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7853戶。全地區廣播人口覆蓋率96%,電視人口覆蓋率95%。圖書館藏書22.19萬冊,全年出版印刷《吐魯番報》235.01萬份,其中維文137.41萬份,漢文97.59萬份。全年出版《吐魯番文藝》雜志2.2萬份,比上年下降42.11%。年末全地區共有檔案館5個。
衛生事業加快發展,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助體系建設加快。年末全地區共有衛生機構22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50個,衛生防疫及婦幼保健站8個,門診部及診所162個。全地區共有衛生機構床位1982張。衛生人員363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031人。
十一、資源與環境保護
土地資源管理取得成效。通過土地市場治理整頓,耕地面積增加。全年建設占用耕地99.2畝。生態退耕342.6畝,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增加耕地4923.6畝。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資源與環境保護的認識不斷提高,環境保護工作的難度加大。2004年全地區重點對新建鋼鐵行業、飲服行業、鍋爐行業102家企業進行了排污檢查,查處違法排污企業8家,取締非法小煉金礦1家。加強對醫院污水和醫療垃圾的監管力度,實現醫院含菌污水達標排放。加大對旅游景區環保檢查工作,使各旅游景區的污水、煙塵、垃圾的處理必須達到環評的要求,為旅游業與生態環境的健康、協調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2004年在監測的總天數中,Ⅰ、Ⅱ、Ⅲ級天數達到79.33%,比上年減少15.2個百分點。被監測的306臺鍋爐,其中:煙塵濃度達標39臺,合格率12.7%;區域噪聲達標267臺,合格率87.3%。
十二、人口
年末全地區總人口579668人,比上年末增加7957人,增長1.39%,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44186人,比上年末增加5534人,增長1.26%。維、漢、回民族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69.84%、23.37%和6.49%。人口出生率為13.54‰,死亡率3.13‰,人口自然增長率10.41‰。在總人口中,男性占50.77%,女性占49.23%;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93%。農業人口為422479人,占總人口數比重的72.88%,非農業人口157189人,占總人口數比重的27.12%。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繼續提高。2004年全地區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23091.5萬元,比上年增長14.44%,職工年平均工資18054元,比上年增長8.84%,其中地方屬職工年平均工資13856元,增長11.36%,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8.5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4.3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407元,增加288元,增長9.23%。
城鄉居民儲蓄受利率政策的影響及金融機構服務、環境的改善,保證了儲蓄存款穩定增長。年末全地區城鄉居民儲蓄存款337695萬元,增長13.86%。人均儲蓄5866元,增長12.59%。
城鎮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明顯增加。年末平均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彩電105臺,家用空調48臺,影碟機60臺,摩托車39輛,洗衣機78.5臺,電冰箱88臺,家用電腦19臺。
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切實做好“兩確保”和“三條保障線”的落實。年末全地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0599人,比上年增長9.77%,參保的離退休人員7845人。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50072人,增長4.52%。發放下崗職工生活保障金34.63萬元,離退休人員養老金4226萬元,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33萬元,12318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重視困難群體的救助,援助城鎮弱勢群體,城鎮解困率達到61.4%。
注: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1、本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為初步統計數。
2、“地方屬”指的是扣除吐哈油田的部分。
3、地區生產總值、工業、農業總產值指標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4、工業經濟效益指標統計口徑為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