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一、《上海科技統計年鑒—1988》是上海科技統計年鑒的第三卷。它從宏觀上反映了1987年上海科技活動的社會經濟環境、科技活動的投入、活動狀況、產出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和影響,系統而完整地對上海科技活動的結構、規模、布局、成果及其貢獻進行定量的測定,從而為讀者提供了研究上海科技態勢、制定上海科技發展戰田豁口規劃、促進上海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本較為完整和翔實的科技統計資料。
二、本年鑒由四個篇章、十九個大類、八十余個指標按不同編組分類構成。第一篇是科技活動機構篇,收編了上海科技活動機構的總體概況、構成及分布等方面的統計信息,也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的經費改革狀況提供可資跟蹤分析的資料;第二篇是科技投入資源篇,收編了上海科技活動投入的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等三大類統計資料;第三篇是科技活動狀況篇,收編了研究與開發課題、教育與培訓、科技交流、科技咨詢等四大類統計資料,第四篇是科技產出和影響篇,收編了科技成果、科技文獻、專利和發明、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人才成長,技術市場以及科技咨詢等八大類統計資料。本年鑒的體系是以上海科學學研究所“社會經濟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提出的科技統計框架模式編排的。
三、本年鑒的統計對象和范圍大體與首卷保持一致,不僅包括傳統的自然科學技術領域,而且將統計視野延伸到科技活動的更廣泛領域之中,包括自然科學、工程和技術、農業科學、醫學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等諸學科領域,所有有關科技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應用密切相關的全部有計劃活動的統計信息。根據上述編輯宗旨,本年鑒不僅包括研究和試驗發展(R及D),也包括教育與培訓(STET)以及科技服務(STS);不僅包括獨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也包括高校和企業中非獨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的有關科技統計資料。
四、《上海科技統計年鑒—1987》與《上海科技統計年鑒—1986》相比較,本年鑒除了保持年鑒首卷的體例之外,從內容上看主要有如下變化:1.增加了246個上海科技咨詢機構,以及24個社會和人文科學領域研究與開發機構的有關統計資料;2.本年鑒“附錄2上海市科技服務機構一覽表”,收編了上海市專利代理機構,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以及上海市科技咨詢機構的基本情況。有關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的基本情況,請見《上悔科技統計年鑒—1986》附錄2;3.本年鑒附錄3編入了上海社會經濟科技統計指標體系課題組提出的科技指標體系框架,系上海科技統計年鑒的主體框架;4.本年鑒有關企業的科技統計范圍限定在521家大中型工業企業及其302個非獨立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的科技統計資料,5.鑒于缺少有關統計數據,與年鑒首卷相比,在本年鑒中未能編入有關科技活動的物力資源、信息資源等統計資料。
力求完整是本年鑒的編輯宗旨,我們將在今后的年鑒編輯中不斷豐富年鑒的內容。
《上海科技統計年鑒》,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統計局聯合組織業下達任務,由上海科學學研究所為主,會同有關單位組成“上海科技統計年鑒編輯部”負責編輯。
首卷上海科技統計年鑒問世以來,得到國內外廣大讀者的歡迎和支持,并對年鑒的內容和編輯工作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對此我們深表謝意。我們期望能夠繼續得到廣大讀者的愛護和支持,懇切歡迎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