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一、《溫州統計年鑒-2005》是一部全面反映溫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資料性年刊。本書收錄內容為:全市2004年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詳細統計數據,各縣(市、區)主要指標數據,建國以來或改革開放以來年度主要數據,主要年份主要統計數據。同時還保留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附錄部分收錄了全國、全省及省內各市主要統計資料。
二、本年鑒內容分10篇:1行政區劃、資源和人口;2.綜合;3.社會;4.農業;5.工業、建筑業、交通和郵電業;6.固定資產投資;7.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8.金融和財政;9.從業人員和職工工資;10..物價和人民生活。各篇末附有“主要統計指標解釋”。
三、本年鑒統計資料范圍按國土原則統計。市區數據包括市直屬部門、鹿城、龍灣、甌海三區的數據。龍灣區數據包括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數據;1980年蒼南縣置縣前,蒼南縣數據包括在平陽縣統計資料以內;蒼南縣、鹿城、龍灣、甌海三區分別從置縣(區)時整理歷史數據。建國以來歷史資料.全市數據按現行政區劃整理,縣級按原行政區劃整理;市直屬部門資料統計在市區范圍內。
四、本年鑒資料來自統計部門和政府其他部門的年度統計資料,物價和城市居民收支情況表根據市社會經濟調查隊城市住戶抽樣調查數據整理匯編;農村居民收支情況表根據各縣(市、區)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整理匯編。2004年的工業、建筑業、貿易業、房地產開發業等行業的統計資料,根據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的初步數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的資料來源仍保持原有渠道。
五、本年鑒統計資料的統計標準,按當時國家統計制度執行.有關指標的涵義、口徑、范圍、計算方法等,在不同時期可能有所不同,使用時請注意。近幾年來,統計指標口徑變化主要為:
1、國民經濟分類2003年開始按新標準執行;
2、行業分類20D2年開始按新標準(GB/T4754-2002)執行,同時企業規模劃分2003年開始也按國家新標準執行;
3、工業統計中,“規模以上工業”指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
4,貿易業統計中,“限額以上企業”指批發貿易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零售貿易業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或餐飲業年營業額200萬元以上的企業;
5,固定資產投資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指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
5、農林牧漁業產值中農業項下的“農民家庭兼營工業”產值,2002年起不再包括在農業產值中,劃歸為工業產值。
六、2004年開始,實行新的出口退稅政策和利息稅,電力企業稅收上劃的財政新體制,為了便于財政收入指標比較,“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指標分別按新老口徑計算列出,新口徑即指不包括出口退稅、利息稅和電力企業稅的收入,老口徑則包括上述三項稅的收入,即與2003年之前的口徑相同。
七、本年鑒統計資料的價值量指標,如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等,除特別注明的外,均按當年現行價格計算,發展(增長)指數按可比價格計算,其中工業總產值指標2002年開始按現行價格計算。
八、本年鑒個別數據與以前年鑒不一致時,則以本年鑒公布的數據為準。本年鑒幾種符號的表示方法:“#”表示其中數;“空格”表示此數為零或數據不詳,或為免報的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