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早春二月,當我們著手起草《安徽財政年鑒》2006年卷編輯大綱時,沉睡一冬的江淮大地剛剛從春寒料峭中蘇醒;原野的殘雪中,嶄露出一片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嫩綠。如今,當我們手捧散發油墨清香的年鑒最后一遍書樣,窗外已是金燦燦的迷人秋色。此時此刻,猶如農家開鐮收割的喜悅之情油然而生。一部林林總總200多萬字的沉甸甸書稿,傾注著財政廳領導及年鑒編委們的殷殷關愛,滲透著全省財政干部職工辛勞的汗水。憑心而論,奮戰在全省各地20000名財政工作者,才是年鑒真正的撰稿人。他們用才智和忠誠,書寫了安徽財政一部又一部輝煌史篇。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我們和全省財政干部職工一道,度過了極其不平凡的歲月。肩負歷史重托、面對時代期望,年鑒編輯人員格盡職守、勵志精編,千方百計為廣大讀者奉獻豐盛的精神食糧。如果說,年鑒的編務工作稍有起色,那么,動力應源自全省財政工作奮力崛起的可喜態勢。我們在盤點2005年財政豐碩成果的同時,也在分享編幕工作的苦中之樂。
假若用一根紅線貫穿本卷年鑒,則紅線即是在回首“十五”的前提下展望“十一五”。本卷開篇便全文轉載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緊接著,又在第二篇收錄省委關于制定安徽省“十一五”規劃綱要的建議以及省“十一五”規劃綱要。在“財政發展篇”中,對2005年及“十五”全省財政工作作了全面綜述,并全文刊發耗時一年有余、凝聚廳領導及眾多財政理論干部心血的《安徽省財政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該規劃既對“十五”安徽財政工作進行全面回顧,又客觀分析“十一五”安徽財政發展面臨的形勢,并科學制定了“十一五”安徽財政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任務,可喻為本卷的點睛之筆。無論是財政分項工作和財政事業工作概況,還是各市財政工作介紹,都簡述了“十五”的財政業績。“財經調研篇”全文刊發《安徽省“十一五”財政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研究報告》。“財經統計資料篇”收錄了“十五”全省財經統計表、國稅收入統計表和地稅收入統計表。同時,還收錄“十五”安徽與相部5省相比較的財經統計表。
《安徽財政年鑒》自1994年正式創刊,距今已整整12個春秋。恰好是我國傳統紀年中的一個輪回。“以銅為鑒,可整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12年來,在省財政廳歷屆編委會的指導和編輯人員的努力下,年鑒質量逐年提高,并積累了一定的編撰經驗。其間,得到有關領導和專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謹表示誠摯的謝意。因時間倉促、水平所限,本卷疏漏或差錯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