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一、《四川年鑒》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客觀、系統、科學地記述四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充分體現區域特色、部門特色、年度特色。
二、《四川年鑒》前身是1986年創刊的《四川經濟年鑒》,1989年更名為《四川年鑒》, 轉型為省級綜合年鑒,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管、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主辦的年度資料性文獻,為廣大讀者了解和研究四川提供基本資料。
三、《四川年鑒(2023)》主要收錄2022年度四川的大事要聞,突出反映各部門各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舉措、新進展。卷首設置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的足跡;2022年度“四川之最”;扎實推進“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奮力推進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力應對高溫極端天氣;高質量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建設5個專題圖片專版。全書設置類目31 個:特載、專記、大事記、四川概貌、中國共產黨四川省委員會、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委員會、紀檢監察、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 法治、軍事、經濟管理、農業、工業建筑業、服務業、交通郵政、水利、開放合作、城鄉建設、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衛生健康、體育、社會生活、生態環保、應急管理、市(州) 概況、附錄,共150余萬字,使用圖、表300余張。多數類目插入具有重要意義和存史價值的隨文圖片。封面封底分別為劍門雄關和劍門群峰,圖片由廣元市地方志編纂中心提供。
四、本卷文稿主要資料來源于省直各部門(單位)、中央駐川單位,各市(州)及其他有關單位提供,并經各供稿部門(單位)審核。部分稿件由年鑒社編輯整理。所使用的圖、照均由相關供稿部門(單位)提供,并予以標注、署名。市(州)表格數據來源于《四川經濟工作手冊(2023)》,附錄表格數據由省統計局提供,引用的統計數據如同一指標因發布時間、統計口徑或其他原因出現差異,以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為準。2022年四川省先進單位及人物名錄由省總工會提供。部門(單位)負責人名錄和供稿單位名稱及排序參照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23年6月8日印發的《省直各部門全稱及簡稱》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