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一、《巴音郭楞統計年鑒—1995》以下簡稱《年鑒》)是一部全面反映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綜合性資料書籍。本書根據中國統計出版社《全國地方統計年鑒規劃化方案》要求.實現統計年鑒系列化、規范化、多樣化的構想,重點突出巴音郭楞特色,以增進國內外各界人士對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情況的全面了解,擴大對外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存史價值。《年鑒》與以前年度編輯的統計資料總體上是銜接的,如出現前后數字不一致,均以本年鑒為準。
二、自治州成立四十年來,各條戰線各個行業涌現出一批先進單位和模范人物,他們為自治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展示這些先進單位和模范先進人物的風貌,將其風采永載巴音郭楞史冊,我們從1995年開始,逐年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的排序,在《年鑒》中開辟《巴音郭楞之星》彩色圖片專版(1995年編輯“農業”和“鄉鎮企業”分冊)。
三、本《年鑒》內容共分為五個部分:即(一)《巴音郭楞之星》彩色圖片專版;(二)特載;(三)組織機構與領導人員;(四)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概述;(五)統計資料;包括:1.行政區劃和自然資源;2.綜合;3.人口和勞動力;4.農業;5.工業;6.交通運輸和郵電;7.能源和物資;8.固定資產投資;9.建筑業;10.貿易、物價、財政、金融及保險;11.人民生活;12.科學、教育、文化、衛生及其它;13附錄資料。
四、本《年鑒》所使用的計量單位除耕地面積、播種面積按照使用習慣外,其余指標均采用國際統一標準計量單位。
五、本《年鑒》統計資料中的“全州”指包括地方<縣、市>.農二師,中央及自治區駐州單位的數據;由于統計口徑和統計范圍的變化.縣、市資料既有“塊塊”數據,又有“條條”數據,請運用時注意統計口徑和范圍。
六、本《年鑒》使用符號說明:“…”表示數據不足本表最小計量單位;“#”表示其中項;“一”表示沒有或不掌握該項數據;“0”表示相對數指數持平。
七、本《年鑒》編輯過程中,得到許多單位領導和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在此深表謝意。由于我們水平有限,經驗不足,加之編輯內容多,時間緊,錯誤和不足之處不少,敬請讀者給子批評和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