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中國財政年鑒》(2008卷)繼續堅持為讀者服務,對歷史負責的編輯方針,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全國財政工作情況,不斷充實信息量,提高權威性、史料性、實用性,使《中國財政年鑒》這部大型多功能工具書常編常新。本卷年鑒繼續保持了以往年鑒整體架構的穩定性和內容的連續性,仍由重要財經文獻、國家財政工作概況、地方財政工作概況、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財政預算案、財經統計資料、財經法規選編、財政機構人員、財政大事記和附錄九部分組成。本卷年鑒在具體內容上較之上年有如下變化:
一、2007年10月15日,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為重點反映這次會議的內容,本卷年鑒特辟重要文獻專欄,刊登了胡錦濤總書記在這次會議上所作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
二、2007年,我國財政工作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不斷開創財政工作新局面,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為了充分反映和如實記錄這一時期財政工作取得的成績,本卷年鑒在第二部分“國家財政工作概況”的“專題”中,刊登了24篇專文予以記述:如:2007年實施穩健財政政策的背景、措施及成效;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加強土地調控,規范國有土地收支管理等。這些專題文章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我國財政工作的熱點、亮點,是讀者了解我國財政改革進程、財政工作重點的重要方面。
三、“財經統計資料”是《中國財政年鑒》的主要組成部分。本卷年鑒共編錄了207張統計圖表。此部分內容與上年相比變化如下:
1,2007年,我國實行了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實行這項改革后,國家財政用于農業、教育、科學研究、撫恤和社會福利、政策性補貼等方面的支出口徑需要重新研究設計。由于新口徑尚未最終明確,本卷年鑒“財經統計資料”中的“歷年財政收支”部分暫不編列2007年國家財政用于農業、教育、科學研究等支出的數據。由此共減少了“國家財政主要支出項目”、“國家財政用于農業的支出”、“國家財政用于科學研究的支出”、“國家財政用于科學研究的支出與有關指標的比例”、“國家財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國家財政用于教育的支出與有關指標的比例”、“國家財政用于撫恤和社會福利的支出”、“政策性補貼支出”、“中央財政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支出”、“地方財政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支出”10張表。此外,略去了“1992年以來我國歷年關稅總水平及稅目數”統計表。
2、實行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后,改按新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反映國家、中央、地方財政相關功能支出數據。因新舊科目不能直接對應,以前年份年鑒中按原科目反映的“國家財政按功能性質分類的支出”,如基本建設費、社會事業費、行政管理費等無法續列,因此,從本卷年鑒起,年鑒中相關功能支出統一按新科目反映。
3、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和涉及國內生產總值的圖表數據進行了相應調整。國家統計局調整了2005年以來的國內生產總值和部分地區生產總值數據。因此,本卷年鑒對涉及國內生產總值的圖表均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進行了相關數據更新。
4、在“社會保障”中,略去了“全國重點社會保障支出情況表”。
5、在“國民經濟主要指標”中,新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按行業分對外直接投資”。
6、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主要財經指標”中,增加了“對外商品貿易主要指標”統計表,減少了“主要商品進出口總額”統計表。
本卷年鑒是《中國財政年鑒》自1992年創刊以來的第17本年鑒,十幾年來,財政年鑒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到得了財政部領導、財政部各司局、各地財政廳(局)、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和國家統計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年鑒編輯質量逐年提高,越來越受到讀者的喜愛和歡迎。在此,謹向給予財政年鑒大力幫助和支持的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并敬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