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簡介: |
一、《中國財政年鑒》是財政部主管、中國財政年鑒編輯委員會編輯、中國財政雜志社出版的大型資料性工具書,于1992年創刊。
二、《中國財政年鑒》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準確、系統地記錄全國財政改革發展狀況和工作開展情況,為讀者了解和研究我國財政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信息數據資料。
三、《中國財政年鑒》以出版年號為卷次名稱,2024年卷為總第33卷。本卷紀述時間為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保持內容的完整性、連續性,部分資料上溯或下延。凡未明確標注年份的月、日,一般指2023年。
四、自本卷起,卷首的重要圖片以專題形式呈現,直觀、形象地反映財政部和各地財政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有力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的生動實踐。本卷共設“全國財政工作會議”“重要活動”“調查研究”“減費降稅”“電信普遍服務”“水污染防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財會監督”“千萬工程”“主題教育”“駐村第一書記”“數說財政”等12個圖片專題。
五、本卷正文設重要財經文獻,國家財政工作概況,中央財政工作,地方財政工作,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財政預算案,財政理論與工作研究,財經統計資料,重要財政法規選編,財政機構人員,財政大事記等10個部分。輔助資料設延伸閱讀及圖表,輯錄與正文相關的資料。
六、“重要財經文獻”增加黨風廉政建設、財會監督相關內容;“財稅工作綜述”改為“財政工作綜述”,不再收錄《全國海關稅收工作綜述》《全國稅收工作綜述》;“中央財政工作”增加《派駐財政監督工作》,取消《國有金融資本運營評價》,《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與人才評價》改為《會計人才評價與財會監督工作》;“財政機構人員”不再收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副省級市財政廳(局)領導名單和市(地、州)、縣(區、市)級財政局局長名單。
七、本卷“財經統計資料”數據主要來源為財政部相關司局和國家統計局。因統計口徑變化等原因,部分統計表相關分組做出相應調整;涉及的歷史數據,均以最新出版的本年鑒數據為準,部分數據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中新增《分地區主要能源產品產量》《人均主要能源產品產量》;“澳門特別行政區主要財經指標”中新增《外幣兌換率》。
八、全書配有中英文目錄和索引。
九、自本卷起,《中國財政年鑒》進行全新改版、全彩印刷
十、自本卷起,不再隨書附贈光盤,掃描右側二維碼可獲得電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