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又是一年,當人們熟悉“政府信息化”“電子政務到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這些詞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內容已經從機關單位的計算機配置、網絡搭建升級到數字政府的優化頂層設計、機構的重新改組、政務數據的上云,國產化的重新適配,以及政務的數字化轉型……從這一切,可以看到中國電子政務的高質量發展。
2022年,似乎正是“電子政務”逐漸被人們遺忘的一年,從當初的“用信息技術支撐或實現的”公務活動已經逐漸變成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本質上是要求政府各部門改變工作方式,變管理為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新的元素,比如電子政務的供應商以及更多的第三方,開始影響我們的“電子政務”,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的“接口”,通過“不予對接、不予開放、不予共享”等方式改變和影響新型電子政務的高質量發展。
今天,是選擇購買外包服務用“編外人員操作計算機”來承接大量、重復、繁雜的事務性工作,還是選擇用新的數字化勞動力來操作計算機,一鍵OK來對付數字化時代巨量的人工操作時,出現了“決策難,找錢難”等問題。個別機構甚至寧可在硬件或外包人力上投入,而不愿在花費不多的繁雜事務性工作上使用數字化勞動力。
如果我們想解決事多人少的政務機關老大難的問題,在當今人工智能熱潮已經日益高漲的情況下,應該更多地停用外包服務,限制外包服務,少用外包服務.省下一筆錢,嘗試用更多的“人工智能+數字化勞動力”的辦法,廣泛、普遍地解決我們業務工作那些“集約化難題”“加班難題”。要徹底改變許多人腦中的“人海戰術”思維,而要少用人、少用人工操作,多用數字化勞動力,突破人工操作的天花板,使工作升級。
從根本上說,當初進行電子政務確實是希望少用些紙,“無紙化”一直是電子政務發展的一個目標。但是,我們仍然在“操作”問題上費了很多無功之力;躑躅于大規模選擇外包人力和硬件,還是從信息化、數字化、人工智能方面想辦法,以解決電子公文到電子檔案的“歸檔”以及管理和利用問題。
在中國,電子政務歷來是利國安民、實現中國夢的一件大事,從來都在國家主要發展戰略和部署方案之中,我主編了十二年的《中國電子政務年鑒》,感受頗深。2022年,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地方和部門整體快速推進期。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水平在全球電子政務發展水平中的排名快速增長,并且,一些城市(如上海、北京、廣州)的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已經進入了全球前三十名,中國夢與“高增長”已經成為全球流行的中國語了。
我相信,經歷未來幾年“國產化適配”的磨合期,中國電子政務的新的高質量發展,必然會為中國的企業和個人在數字中國的投資、運營和自我便捷管理方面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