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為了便于從事經濟管理、計劃工作、教學、研究等工作人員和廣大讀者了解我國同世界主要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比較,我們對1983年出版的《國際經濟和社會統計提要—1983》進行了修訂。這次修訂,除增添1982年和少數1983年資料外,主要加進了以下兩方面內容:
第一,在多數資料中增列了中國資料。中國資料除國土面積外,都未包括臺灣和港澳等地區的資料。由于中國同外國,以及外國各國之間的統計方法和口徑不盡相同,這種對比還是相當粗略的。如要提高國際對比的精確程度,還需對資料進一步調整。這一點,在目前情況下,多數資料尚難做到。但我們盡量將中國和外國統計資料的口徑和計算方法上的差異作出說明,供使用資料或調整資料時參考。社會、經濟統計,無論價值指標、實物量指標或絕對數指標、相對數指標的國際對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本資料的出版,能引起廣大讀者的注意和研究。
第二,搜集了中國和外國一些主要城市的規模、用地、勞動就業、生產、住宅、公用事業、文化教育、衛生、則政和國民收人等資料,為當前正在開展的城市改革提供一些參考資料。但限于條件和經驗,這部分資料的編制還是初步的,不夠完整,不夠系統,有待將來研究改進。
本書資料來源主要有:《中國統計年鑒—1983;、《中國統計摘要—1984;;聯合國的《統計摘要》、《統計月報》、《國民經濟核算統計年鑒》、《工業統計年鑒》、《能源統計年鑒》、《人口統計年鑒》;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生產年鑒》、《統計月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年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國際金融統計年鑒》、《國際金融統計月報》、《政府財政統計年鑒》;國際勞工組織的《勞動統計年鑒》;世界銀行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口及增長圖表集》、《世界發展報告》;日本《世界大城市統計》;亞太經社會《亞太地區人口資料表》以及有關國家和城市的統計年鑒。
由于我們的經驗不多,水平不高,這本資料不免有疏漏或錯誤,歡迎讀者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