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世界經濟年鑒》創刊于1979年,迄今為止已出版29卷。從2014年卷開始,本年鑒改按學科年鑒來編撰了。
編撰世界經濟學科年鑒的主旨,在于滿足本學科一線學者和政策決策者等主流讀者的需求,塑造世界經濟學學科品牌。為建設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黨和國家的思想庫和智囊團,本年鑒必須明確世界經濟學科的內涵與外延,集成展示全學科的所有研究成果,洞悉學科發展的全貌與潮流,增進學科內外的交融,促進世界經濟機構和學人的發展。作為工具書,本年鑒不僅要呈現在紙頁上,更應陳列在電子數據庫中;不僅應陳列在圖書館,而且應主要陳列在每個從事涉外經濟工作者的案頭和移動終端;不僅是讀者日常翻閱的工具書,更應成為世界經濟學相關作者高頻引用的基礎文獻。
具體而言,本年鑒具有如下功能。其一,有助于學人(學者、教師、學生)了解本學科全貌,包括議題、理論流派、實證研究方法、結論及待研究問題,有利于學術綜述和政策綜述的撰寫、論文的選題和會議的組織。在學術上,它必須是世界經濟學人門者的便捷通行證,是內行們學術躍升的加速器。其二,有助于經濟決策者(政府決策者和企業決策者)了解本學科熱點議題的動態、原因和結果,可探究特定經濟關系的理論基礎和實證結論,綜述相關議題的政策選項,獲得有益的決策參考。對于待深人研究的議題,政策部門可從中發現代表性機構和代表性學者,并同其進行科研合作。政府的科學基金管理機構可據此設立科研課題。可以說,本年鑒是決策者問計施策的必備錦囊,是世界經濟實踐同理論互動共進的平臺。其三,有助于媒體從業者快速了解該學科的學術和政策熱點,快速查找代表性機構和學者,便利專業訪談和約稿。
為實現上述功能,本年鑒擬包括四大內容模塊。這些模塊相互之間構成了“金字塔”:“塔尖”是綜述(學術綜述和政策綜述),“塔身”是文獻選介,“塔基”是機構和學人。通過這座金字塔,讀者可以了解世界經濟學的全貌,洞悉世界經濟學的潮流;可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學、政、產特定內容,更有效地滿足自身的特定需求;可便捷地了解世界經濟相關機構和人物,促進世界經濟學科網絡內外的交流,提高世界經濟學機構和學人的發展效率。
本年鑒覆蓋世界經濟學文獻約4300篇,其中期刊論文308篇,智庫文獻1692篇,圖書1724本,重要機構和國際組織文獻574篇;中文文獻1062篇,外文文獻3236篇;相關作者4900余名。這些文獻具有如下特點。其一,主要研究具有全球性效應的經濟議題及各種議題中內含的世界經濟運行規律。其二,研究者來自全球學、政、產各界,包括全球范圍內的大學、公立和私營的研究機構尤其是智庫機構、主要國際經濟組織、重要的國別政府機構(如央行、財政部),其中智庫為全球頂尖50家國際經濟政策智庫(美國賓州大學2013年排名)。其三,公開發布于學術期刊和機構網站。
為確保讀者閱讀的高效率,本年鑒編輯部參照世界主流標準,設立了如下規范。
其一,關于學科和專題的學科劃分標準。研究議題凡具有全球性效應(研究對象或是世界經濟總體,或是具有全球性效應的區域經濟或國別經濟)的文獻,均為世界經濟學文獻。研究經濟關系的文獻,如果其首要關鍵詞屬于某子學科,則屬于該子學科。以因果性經濟關系為例,表示其結果的關鍵詞就是首要關鍵詞,該關鍵詞的學科歸屬就代表該文獻的學科歸屬。文獻、課題、會議活動的學科歸屬均按此方法確定。機構和人物所屬學科按其所發表文獻、參與課題或會議的學科屬性而定。子模塊和專題的歸屬依此類推。
其二,綜述文章的模板。綜述包括內容提要、引文計量(主要發表刊物、議題和作者的分布)、主要議題及其結論與論證(理論、計量方法和樣本)、評論(結論的可靠性,理論基礎的堅實性、實證方法的妥當性、樣本的適宜性以及文獻的創新性),避免羅列文獻。
其三,文獻選介必要性的辨識和內容模板。特定文獻的內容是否有必要選介,取決于其議題在學科中的重要性。選介內容包括如下要點:議題,結論,論證(理論、計量方法、樣本),具體要點的多少取決于文獻是理論性的還是實證性的,一般不超過200字。
其四,會議活動的介紹,包括會議主題、會期、主辦方、主要議題、主要與會者。
本年鑒著力為讀者帶來便捷、高效的閱讀體驗。全部內容以子學科為主線,分為如下10個模塊,即總覽、全球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國際投資學、國際發展經濟學、世界經濟統計學、全球治理、附錄和索引。每個子學科模塊下設如下子模塊:綜述、文獻選介、國際會議、重要課題清單。在子模塊“文獻選介”中,按議題分設不同專題。附錄包括重要的世界經濟統計數據和文獻來源,索引包括文獻綜引(按作者排序)和關鍵詞索引。少數文獻兼屬多個子學科模塊、子模塊和專題,分列于相應位置,而不是僅置其中一處,以免讀者來回翻找。此外,本年鑒倡導文本盡量用短句,文意簡明扼要。
本年鑒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辦,奉行開放辦刊的方針,力推學、政、產三界攜手,共繪世界經濟學的“清明上河圖”,促進學科繁榮、世界經濟發展和中國復興。
本年鑒是“學科年鑒”的首次轉軌之作,在結構、內容、文風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待完善之處尚多,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