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1.根據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為及時全面、真實準確記載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進程,從2017年起,創刊《粵港澳大灣區年鑒》。
2.《粵港澳大灣區年鑒》是在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領導和指導下,由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以及香港、澳門11個城市合作編纂的年度資料性文獻,重點記述粵港澳大灣區基本情況和區域合作發展的進程。為對應書名,珠江三角洲九市統稱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
3.《粵港澳大灣區年鑒》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4.《粵港澳大灣區年鑒》每年出版一卷,以出版年號為卷次名稱,內容主要記述上一年度的基本資料,個別條目等適當上溯下延。
5.全書的框架結構分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大灣區綜述,設“大灣區發展定位”“大灣區綜述”2個篇目;第二部分是區域發展,設“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級開發區”“區域合作示范區”“特色新區”5個篇目;第三部分是產業發展,設“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4個篇目;第四部分是大事記;第五部分是專題調研成果;第六部分是統計資料;第七部分是附錄,包括“國際灣區建設比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究成果”“文獻法規”。各篇目下設分目、條目、次條目。條目是全書內容記述的主體,標題統一用黑體加【】表示,個別包含多方面資料的條目在段落間加插楷體標題提示。
6.為進一步增加信息量,增強可讀性,2018年卷設有2輯彩色圖片專輯,分別為“2017·粵港澳大灣區年度關注”“2017·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風采”,圖文并茂地反映粵港澳大灣區各市日新月異的建設風貌。
7.因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資料和數據不全,部分篇目僅收錄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數據。文中如有數據與“統計資料”篇目的數據有出入,以各級統計局提供的“統計資料”數據為準。
8.全書前有目錄,后有索引,方便讀者查閱,并隨書附送包含全部內容的數據光盤。 |